摘要:陕西新高考什么时候开始实行 哪些选科组合好 新高考模式是“3+1+2”模式,“3”为语文、数学、外语,“1”为在物
陕西新高考什么时候开始实行 哪些选科组合好
新高考模式是“3+1+2”模式,“3”为语文、数学、外语,“1”为在物理、历史中选择一门,“2”为在、地理、化学、生物中再选择两门。经批准,陕西省作为第五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8个省(区)之一,从2022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起开始实施。
新高考8省选科 新高考各省选科情况
新高考8省选科 新高考各省选科情况
新高考8省选科 新高考各省选科情况
陕西新高考从哪一届开始 陕西省高考综合改革从2022年全面启动,2025年整体实施。从2022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合格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以及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也是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选择性考试成绩是高校录取参加统一高考考生的重要依据。
合格性考试科目包括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设定的14门科目。选择性考试科目包括思想、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等6门科目。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志向、优势和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在历史和物理科目中1门科目,在其余4门科目中再选2门科目参加选择性考试。合格性考试成绩合格方可参加其对应科目的选择性考试。
新高考选科组合 1、物理+生物+地理:
物理+生物+地理的科目组合可报考99%的专业,相较传统的理科组合而言,地理学科更容易理解,因此,这一组合的学习难度较低,专业覆盖较广。
另外,地理被人称为小理科,学生在学习这三门科目时,学科思维的连贯性能得到保持。但是想要将三门科目学好,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2、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的科目组合可报考98.9%的专业。虽然这一专业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两种不同的思维习惯,不仅需要掌握刷题的技巧,还要掌握背诵的窍门,但是这一组合可以让学生减轻未来学习的压力。
在大学里,学生必须学习方面的知识;继续选择考研深造,学生也需要考。因此这一专业也能帮助学生未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
3、历史++生物
与前两个科目组合相比,这一组合的专业报考率有所降低,但学生也能报考75.3%的专业,涵盖部分人文社科类的专业,与少部分理工科专业,报考范围相对较广。
另外,生物与物理相比,学习内容较为简单,学生更容易接受。因此这一组合与前两个的科目组合相比,学习在批次线划分上,“3+3”模式跟老高考采取的原理不多,而“3+1+2”模式则是按科目(物理、历史)制定和划定分数线。再加上新高考志愿单位精准到专业(组)上,往年的录取数据参考方式需要做些调整。难度相对较低。
新高考地区有哪些省份
物理学科专业覆盖率很高,基本上理工类的热门专业、高薪专业,都会限定选择物理学科,因此很多理科学霸在高中选科的时候都会选择该科目。新高考地区省份如下:
2023年实行新高考的省份有广东、重庆、浙江、上海、、天津、江苏、甘肃、吉林、福建、山东、海南、河北、内蒙古、四川、江西、贵州、山西、河南、辽宁、湖北、湖南、黑龙江、安徽、广西、陕西、云南、宁夏、青海。
高考改革采取“3+1+2”模式,“3”即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1”指从物理或历史科目中选择1门科目。
“2”指从思想、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再选科目。考生总成绩由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成绩构成,满分750分。
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是浙江、上海2省市,高考采用3+3模式,不分文理科。
第二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是山东、、天津、海南4省市,采用3+3模式,不分文理科。
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是湖南、河北、福建、辽宁、广东、江苏、湖北、重庆8省市,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第四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江西、黑龙江、贵州、甘肃、安徽、吉林、广西7省份,2024年是首届新高考,采取3+1+2高考模式。
第五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云南、山西、内蒙古、河南、宁夏、陕西、四川、青海8省份,2025年是首届新高考,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高考改革的优劣势:
优势:可以保证教育的公平性,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可以将他们的优势因为选文科在考试难度上比理科能容易一些,能更好取得高成绩,高分数,这样能更好去报考好的大学和好的专业。的发挥出来,完善了多年考试制度。普通高中学术能力测试和普通高考外语科目为学生提供两次修读同一科目的机会。
劣势:学生所选择的学科是会直接影响都高考的成绩,所以选科的时候需要谨慎。尤其是像一些吃亏的学科组合是不可以选择,在毕业后很容易影响到就业。
2022年高考科目顺序时间
老高考和新高考的区别。其他信息对选考科目的要求:
考试是一种严格的知识水平鉴定方法。通过考试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其知识储备。接下来由为大家整理出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科目有哪些,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2高考考试科目有哪些 1、2022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包括统一高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 2、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其中,外语科目分为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6个语种,考生任选其中1个语种参加考试。统一高考科目试题由统一命制。 3、选择性考试科目为思想、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考生须从历史、物理2门科目中选择1门,再从思想、地理、化学、生物4门再选科目中选择2门参加考试。选择性考试科目试题由我省自主命制。 2022高考考试模式 传统面试 2022年全国统考于6月7日开始举行,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6月7日9:00至11:30 语文 ;15:00至17:00 数学 。6月8日9:00至11:30 文科综合/理科综合 ;15:00至17:00 外语 ,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应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 3+3模式 安徽省新高考将从2018级高中新生入学时开始实施。从2022年高考开始,现有的“3+综合”模式将变为“3+3”模式。即 语文、数学、外语 为必考科目,再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 自选3科 成绩,跟必考科目成绩一并计入总分。 3+2+1模式 2019年4月23日,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发布本省份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根据公布的实施方案,8省市将采用“3+1+2”模式。 即“3”为全国统考科目 语文、数学、外语 ,所有学生必考;“1”为科目,考生须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 物理、历史 科目中选择一科;“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 化学、生物、思想、地理 4个科目中选择两科。从2022年起,8省市新高考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科目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成绩构成,满分750分。 其中,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50分。选考科目中,物理或历史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考生在思想、地理、化学、生物学中自主选择的两门科目按等级赋分后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
新高考专业对选科要求有哪些
高考考前注意事项:一、科目要求
“物理或历史”表示首先科目为物理或历史的考生都能报考,且相关专业只在物理、历史类别下统筹安排招生。
二、再选科目要求
选择1门:再选科目中的某一科要求,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不提科目要求:考生选考科目符合科目要求就可报考 ,对再选科目无要求。
选科一般有什么要求
传统的文科专业:、哲学、历史、法学、语言学、部分的管理学、经济学类、艺术设计、学类、传播学类等是不做选科要求,但是包括大学,金融学、金融工程、是需要选科物理或是历史其中一门,而财经大学、科学技术大学更是必须选科物理。但是华中师范大学却在、历史等专业要求政史地三门,法学也是要求和历史。
学科真的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每个学校都有不一样的要求。但是如果希望读文科专业的建议一门历史,但是想读金融、的还要选修一门物理。对于理科的学生,物理和化学似乎新高考是不分文理的,那么选科成了学生们的一个难题。科学选择适合自己的学科非常重要,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新高考科目怎么选科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成了必选。
当然这都不是一定的,仅供参考。想要正确选科,还是得结合学生的兴趣和优势再根据希望的专业和不同层次的大学进行综合考量。
新高考地区有哪些省份
新高考地区有浙江、上海、、天津、山东、海南、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
1、新高考选科组合:
相比传统高考的文理分科,新高选择2门:再选科目要求分成“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和“考生选考其中1门即可报考”。考选科组合更加多样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专业倾向自主选择。目前实行的新高考选科模式分为:3+3模式和3+1+2模式,其中有23个省市实行“3+1+2”模式。
3+1+2模式:“3”即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1”和“2”为选择性考试科目,其中“1”指从物理或历史科目中选择1门科目,“2”指从思想、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再选科目。
3+3模式:个“3”指的是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科;后者“3”指从高考科目思想、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
2、新高考成绩计算方法:
考生总成绩由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成绩构成,满分750分。其中,3门统一高考科目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50分。
选择性考试中科目(物理或历史)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再选科目按等级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
3、等级转换计分方法:
“思想、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每科原始成绩为100分,转换后赋分成绩满分依然为100分,赋分起点为30分。”也就是说,不存在0分,什么也不写,至少能得30分。
转换时将各科目考生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E共5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15%、35%、35%、13%和2%。
各科目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时,将A至E等级内的考生原始成绩,按照事先确定的比例,依照转换公式,分别转换到100~86、85~71、70~56、55~41、40~30五个分数区间,得到考生的赋分成绩。转换基数为实际参加该科目选择考的在理科中更不用说了,无论是什么专业物理都是大头,必选,甚至在部分学校物理可以通吃的,很多学校都是物理或是化学任选一门,但是武汉大学在类、轻工、化学、生物都是要去物理和化学必修。其实生物一科要求的比较少但是就不说明不重要了,比如华中师范大学的生物专业、心理学等就要求生物,而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类专业全部要求选修生物,护理专业还要求历史。人数。
1、熟悉考场周围交通。
熟悉考场前,应先了解住址附近到考点有哪些公交车、轻轨、地铁线路以及班次时间,并选择可以在固定时间内到达考点附近的交通工具。同时,要预留充足的时间,以防其他意外情况造成的延误。
2、算好赴考时间。
熟悉考场时,一定要从家里/高考住的酒店出发,也就是说沿着赴考路线走一遍。算一算,从家到考场需要多长时间。
各考点候考区都有考场分布示意图,考生在“踩点”时,应认真对照准考证与考场及座位信息是否一致,特别应注意参考科类对应的楼栋和考场号。
4、熟悉考场环境。
不同的学校,课桌椅的高度、摆放等会有所不同,找到自己的座位后,可以坐下来感受一下,提前适应,心里才有底。
新高考专业(类)+院校是怎么回事?2021新高考选科专业对照
2018年秋季,湖南、湖北、河北、辽宁、重庆、江苏、福建、广东八省作为第三批新高考改革实行省份,正式加入新高考队列中。八省借鉴了批和第二批试点经验,采用“3+1+2”选科模式。随着新高考普及的省份越来越多,目前已经有很多省市已经开始实行新的高考模式了。对于像八省联考中的八个省份的学生来说,新高考的录取模式在很多考生和家长的眼中也是一道难关。那么新高考模式下专业(类)+院校的录取是怎么回事呢?2021新高考选科的对应什么样的专业的呢?跟随我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新高考专业(类)+院校是怎么回事?
新高考背景下,志愿填报模式从原来的以学校为主,兼选专业的模式,改成了“专业+院校”模式,更加突出对专业的选择。这样的模式考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也能够更加准确的进行志愿的填报,以下我就给大家仔细讲解一下专业+院校3、核对信息找准座位。究竟是怎么回事。
“专业(类)+院校”,顾名思义,也就是说,专业优先。 一个院校的一个专业(类)是一个志愿,实行平行志愿投档。 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进行投档。也就是说,是平行专业而不再是以前的平行学校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各个省份平行志愿的数量是不一样的,比如 山东省有96个平行志愿,江苏省有80个,这个还要看各个省份的具体情况。
学 生报考时直接投档到专业类,这种模式给学生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不再存在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问题。传统的填报方式,往往都会选择调剂,不但自己的选择的专业不被录取就会被录取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这样的填报模式的话,就不会担心自己会被调剂,而且往往学生的选择是非常多的。
值得注意的是,新高考模式下的专业填报,考生需要特别注意,自己填报的专业是否与自己选择的科目相符合,很多院校专业的填报的时候是有明确的专业限制的,其次考生看院校专业往年的录取分数也只能做一个大致的参考,主要还是要自己的分数排名情况,我提醒大家,新高考模式下多关注自己的排名、本省的位次表等情况。这样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会有更大的把握。
二、2021新高考选科专业对照
从上文我们就可以了解到,考生选择的科目和自己将来选择专业有很大的关联性。所以考生在最初选择科目的时候就一定要考虑清楚,选择对自己将来报考专业有帮助的科目。以下我就将理化生政史地科目的专业对照情况做了统计(部分),考生可做参考。
物理对应的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理论与应用力学、地球物理学、应用物理学、机械类、信息与电子科学类、核工程与核技术学、航空航天类和武器类工程力学、材料科学类、热能与动力工程、电子科学类、海洋科学类等等。
化学
化学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也比较广泛,尤其是在工、农、医等各个方面都可见化学存在。
生物
生物对应学科专业分类包括:生物工程类、医学类、环境科学类、森林资源类、环境生态类、水产类、动物医学类、植物生产等等。
历史作为3+1+2模式下的科目,在2020年强基中,历史和物理、数学、生物等学科共同被列为重点发展学科,可以见得该专业是比较受重视的。
历史对应学科专业分类包括:考古学、民族学、历史学、世界历史、汉语言文学、文物保护技术、地理学科、学科、主义研究等。
主要是考研、考的必选科目,从事事业类,行政类、管理类工作选择会有很大的优势。
对应学科专业分类包括:主义理论类、经济学类(金融学、税务等)、学类、历史学类、类、学类(工作,家政学等)、教育学类、公共管理类、法学类(法学’知识产权、学等)、哲学类(逻辑学、宗教学、学等)。
地理
地理对应学科与专业分类包括:气象类专业、城市规划类、旅游类、地质勘探类、资源管理类、地理教育类、地图测绘类等等。
以上便是各个学科对应的专业方向,考生仅作参考,当然在3+1+2模式下很多院校的专业选择,还会对科目有要求,不同类型类型的考生报考时需要相当注意。
21年8省市进入新高考时代,为何选文科的增加了?
2.树立起系统化决策的思维文科容易。现在的学生学“3”指的是“语言、数学、外语”,“X”指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于文科综合(简称文学综合,思想、历史、地理学)和综合科学(简称综合科学,分为物理、化工、生物)选择两门综合科目中的一门作为新高考的考试科目。科都不错,归功于信息的发达。
实行3+1+2新高考的省份
实行3+1+2新高考的省份介绍如下:
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2018年启动,2021年首届新高考,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等7省份,2021年启动,2024年首届新高考,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山西、河南、陕西、内蒙古、四川、云南、宁夏、青海等8省份,2022年启动,2025年首届新高考,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3+1+2”新高考概念解读
“3”: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所有学生必考。每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1”:为科目,考生须在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的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1科。满分为100分,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省级招生将按选考物理、选考历史两个类别分别公布招生、分别划线、分别进行投档录取。
“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思想、地理4个科目中选择2科。每科满分均为100分,以等级赋分成绩计入考生相当于物理和化学,政史地生四科对思维的要求较低,学生只有刻苦努力,基本上不存在听不懂的情况,而物理和化学,如果不会,是真不会。总成绩。
3+1+2新高考如全国有92个专业类500多个细分专业,完全了解不现实,可以通过测试来了解自己比较适合的专业。每个人喜欢和适合的专业都不相同,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何选科
一、从学习角度看,这四科相对比较容易学
所以,如果理科不好,就不用强求自己。高一如果物理和化学学不会,高二高三能够学好的可能性也不大。
二、从考生角度看,这四科赋分更合理
赋分制度下,选科的影响因素更多,学生不仅要自己学好,还要看对手的实力、对手的人数、试卷的难易程度等因素。
这四科中,地理和生物是选择人数最多的,人多赋分相对更合理一些。和历史,虽然也有学习好的选择,但是整体而言,都是成绩较的学生。这样的情况下,你的竞争对手不是很强,如果你能够自己学好,就会赋分更高。
新高考八省是哪八省?
以等级赋分成绩计入总成绩的科目,从0到100分的卷面原始分区间压缩到几十至一百分的赋分区间,整体成绩的'区分度实际上降低了。若想要拉开距,重点仍在按照原始分计入高考成绩的语文、数学、外语(“3+1+2”模式还有物理/历史)上。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8个省份公布了高考综合改革方案,这是目前为止全国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
此次公布的8省份高考综合改革方案采取“3+1+2”模式。所谓的“3+1+2”,即普通高考考生文化课总成绩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新高考模式下的志愿设置无论是采用“院校+专业组”或“专业(类)+院校”,填报个数都远远超过了老高考。目的原始成绩以及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中,考生在物理或历史中所选择的1门科目的原始成绩和在思想、地理、化学、生物4门科目中选择的2门科目的等级赋分成绩共同组成。
新高考考生总成绩
辽宁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实行等级赋分,主要是基于学生选考的科目不同、各科目试题难度不同、各科目原始成绩不具有可比性等原因,是为了教育考试的公平、公正。
以上内容参考:
新高考下如何科学选科
今年执行新高考方案的8个省份是第三批改革省市,8个省份分别是: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8个省份“仅物理”表示首先科目为物理的考生才能报考,且相关专业只在物理类别下安排招生;。1. 新高考自选科目是根据各院校的选科要求选择的,不能脱离各院校的选科要求先行选择自选科目,再去选择报考的院校及专业。
2、考生要首先确定自己想报考的院校及专业,然后根据这个或这些院校公布的选科要求选择自选科目。
3、考生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尽早对自己的未来做一个职业规划。只有有了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才能够正确选择报考院校及专业,这样才能够正确选择好自选科目。
以自身感兴趣的,有前景发展的,好就业的。如果具备以上几个条件,再通过自身的努力就没什么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