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吉林高考物理真题_2017吉林高考物理真题解析

龙途教育 1次浏览

摘要:高考必刷卷(2017年汇编物理42套)丢了,哪位大神帮忙拍下发我呗 ABCD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

高考必刷卷(2017年汇编物理42套)丢了,哪位大神帮忙拍下发我呗

ABCD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它的理论结构充分地运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标准,它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1]

2017吉林高考物理真题_2017吉林高考物理真题解析2017吉林高考物理真题_2017吉林高考物理真题解析


2017吉林高考物理真题_2017吉林高考物理真题解析


某同学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将细绳一端拴在小车上,另一端绕过定滑轮,挂上适当的钩码,使小车在钩码的牵引下运动,以此定量探究绳拉力做功与小车动能变化的关系,此外还准备了打点计时器及配套的电源、导线、复写纸、纸带、小木块等。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同道中人。。。你把发过来吧!谢谢

2017年高考试题全国各个省试题都一样吗

物理试题难度上升,选修3-5转移到了必做题模块,难度不大,2017年物理压轴题为电磁学,难度较大。

不一样,试卷选用情况如下:

66.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和2m的四个目标,其中两个质量为m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木块间的静摩擦力是,现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F拉其中一个质量为2m的木块,使四个木块沿斜面以同一加速度向下运动,则拉力F的值是( )

全国I卷(全国乙卷):河南、河北、山西、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广东、福建、山东(注:2017年山东省仅英语、综合两科使用全国卷,语文、数学两科仍自主命题)

全国II卷(全国甲卷):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青海、、陕西、重庆、海南(注:2017年海南省仅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使用全国卷,物理/、化学/历史、生物/地理三科仍使用为其单独命题的分科试卷)

全国III卷(全国丙卷):贵州、广西、云南、四川

自主命题:、天津、江苏、浙江、上海、山东(仅语文、数学两科)。

扩展资料不得参加高考的情形:

(1)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校的在校生;或已被高等学校录取并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

(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

(3)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非应届毕业年份以弄虚作手段报名并违规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包括全国统考、省级统考和高校单独组织的招生考试)的应届毕业生;

(4)因违反教育考试规定,被给予暂停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处理且在停考期内的人员;

(5)因触犯刑法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

参考资料来源:

2017高考物理重核裂变核聚变的知识点

1.简谐振动要牢记,O为起点算位移,回复力的方向指,始终向平衡位置,

重核裂变核聚变是2017高考物理新增的考点,那么为了方便同学们复习,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2017高考物理重核裂变核聚变的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2017高考物理重核裂变核聚变的知识点 2017高考物理重核裂变的知识点

重核在裂变时生成的核,在释放瞬发中子前,称为裂变碎片,释放瞬发中子后的核称为裂变产物,裂变产物又可分为未经β衰变的初级裂变产物和经过一次以上β衰变的次级裂变产物。β衰变不影响核的质量数,因此在讨论裂变产物的质量时不必区分这两种情况。

实验上可以用下述方法来确定裂变碎片的质量分布;即同时测两个碎片的动能(或速度),再按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加上发射中子的校正,计算碎片的质量。为了确定释放中子后的裂变产物的质量分布,即产额曲线,常通过用放射化学方法进行元素分离,测量它的标识放射性射线能量及半衰期(见放射性)来确定。

-235中子裂变产物的质量分布如图4。在图上可以看到存在着两个峰,这是因为裂变后几率的质量分配不是均分(称为对称裂变),而是一个较重一个较轻(称为不对称裂变)。钍、等以及更重的核(一直到镄-256)在低激发能条件下,不对称裂变占优势。这是一个很突出的现象。裂变核的质量数增加时,重碎片峰的位置固定不变(A≈140),而轻碎片峰的位置向高质量移动。

另外,随着激发能的增加(例如入射粒子能量增高时),对称裂变的成分逐渐上升。对于铋等比较轻的核素,对称裂变占优势,其碎片的质量分布只有一个峰。处在中间的核素(镭、锕)裂变时,质量分布出现三个峰,可以看出这是一种过渡状态。另一方面,镄-257热中子裂变时,又是对称裂变占优势。长期以来解释对称和不对称裂变的问题是裂变理论上的一个重大难题,迄今还没有得到公认的理论上的定量解释,但看来与原子核的壳效应有密切关系。

2017高考物理重核聚变的知识点

核是指由质量小的原子,主要是指氘,在一定条件下(如超高温和高压),只有在极高的温度和压力下才能让核外电子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让两个原子核能够互相吸引而碰撞到一起,发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质量更重的原子核(如氦),中子虽然质量比较大,但是由于中子不带电,因此也能够在这个碰撞过程中逃离原子核的束缚而释放出来,大量F.定值电阻R0电子和中子的释放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巨大的能量释放。这是一种核反应的形式。原子核中蕴藏巨大的能量,原子核的变化(从一种原子核变化为另外一种原子核)往往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核聚变是核裂变相反的核反应形式。科学家正在努力研究可控核聚变,核聚变可能成为未来的能量来源。

核聚变燃料可来源于海水和一些轻核,所以核聚变燃料是无穷无尽的。 人类已经可以实现不受控制的核聚变,如的爆炸。但是要想能量可被人类有效利用,必须能够合理的控制核聚变的速度和规模,实现持续、平稳的能量输出。科学家正努力研究如何控制核聚变。

2017年安徽高考物理一轮模拟试题及

1.如图所示,在穹形支架上,用一根不可伸长的光滑轻绳通过滑轮悬挂一个重力为G的重物,将轻绳的一端固定于支架上的A点,另一端从B点沿支架缓慢向D点靠近,则绳中拉力大小变化情况是( )

A先变小后变大B先变小后不变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大后不变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22.如图所示,同一竖直面内有上下两条用相同材料做成的水平轨道MN、PQ,两个完全相同的物块A、B放置在两轨道上,A在B的正上方,A、B之间用一根细线相连,在细线中点O施加拉力,使A、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拉力的方向是(图中②表示水平方向)( )

A沿①②③方向都可以B沿①方向C沿②方向D沿③方向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33.如图所示,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定时细线偏离竖直方向到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与稳定在竖直位置时相比,小球的高度( )

A一定降低B一定升高C保持不变D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44.如图所示,AB为光滑竖直杆,ACB为构成直角的光滑L形直轨道,C处由一小圆弧连接可使小球顺利转弯(即通过转弯处不损失机械能)。套在杆上的两个小球自A点静止释放,分别沿AB轨道和ACB轨道运动,如果沿ACB轨道运动的时间是沿AB轨道运动时间的1.5倍,则BA与CA的夹角为( )

A60°B53°C45°D30°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55.如图所示,三角形传送带以1m/s的速度逆时针匀速转动,两边的传送带长都是2m,且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37°。现有两个小物块A、B从传送带顶端都以1m/s的初速度沿传送带下滑,两物块与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都是0.5,,sin37°=0.6,cos37°=0.8.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物块A先到达传送带底端

B物块AB同时到达传送带底端

C传送带对物块AB的摩擦力都沿传送带向上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77.质量为m和M的两个物体a、b用轻绳连接,用一大小不变的拉力F拉b,使两物体在图中所示的AB、BC、CD三段足够长轨道上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三段轨道上运动时力F都平行于轨道,且a、b与三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设在AB、BC、CD上运动时a与b之间的绳子上的拉力分别为,则它们的大小( )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多选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88.如图所示,A、B、C三个物体重均为100N,小球P重40N,作用在物块B的水平力F=20N,整个系统静止,下列说确的是( )

A物块C受6个力作用

BA和B之间的摩擦力是20N

CB和C之间的摩擦力是20N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99.如图所示,质量为M,半径为R的半球形物体A放在水平地面上,通过点处的钉子用水平轻质细线拉住一质量为m、半径为r的光滑球B,则( )

AA对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BA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CB对A的压力大小为

D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大小为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0.如图所示,倾角为的斜面体c置于水平地面上,小物块b置于斜面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沙漏斗a连接,连接b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在a中的沙子缓慢流出的过程中,a、b、c都处于静止状态,则( )

B地面对c的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

Cb对c的摩擦力方向可能平行斜面向上

D地面对c的摩擦力方向一定水平向左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1

11.某马戏团演员做滑竿表演,已知竖直滑竿上端固定,下端悬空,滑竿的重力为200N,在杆的顶部装有一拉力传感器,可以显示杆顶端所受拉力的大小,已知演员在滑竿上做完动作之后,先在杆上静止了0.5s,然后沿杆下滑,3.5s末刚好滑到杆底端,并且速度恰好为零,整个过程中演员的v-t图像与传感器显示的拉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下述说确的是( )

A演员的体重为600N

B演员在第1s内一直处于超重状态

C滑竿所受的拉力为900N

D滑竿所受的最小拉力为620N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2

12.如图甲所示,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放置一小物体(物体与弹簧不连接),初始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开始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拉力F与物移x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物体与弹簧分离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B物体的质量为2kg

C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4

D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5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62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3

“为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a)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与OC为细绳,图(b)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3.图b中的________是为的合力的理论值;________是力的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14.在实验中,如果将细绳也换成橡皮筋,那么实验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答: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

15.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

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

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4

如图所示,小车、打点计时器等器材置于高度可调节的长木板上。

16.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除打点计时器(附纸带,复写纸)、小车(其上可放置砝码)、细线、钩码(质量已知)、附滑轮的长木板、导线外,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_______。(填写序号)①电压合适的50Hz交流电源②电压可调节的直流电源③刻度尺④秒表⑤天平

实验通过改变________,可验证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成正比的关系,通过_______,可验证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关系

17.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若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的一端调节过高,使得偏角偏大,则所得到的a-F关系图像为____。(a是小车的加速度,F是细线作用与小车的拉力)

18.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在纸带上便于测量的地方选取第1个计数点,其下表面A,第6个计数点下标明B,第11个计数点下标明C,第16个计数点下标明D,第21个计数点下表面E。若测得AC长为14.56cm,CD长11.15cm,DE长为13.73cm,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打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_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分值: 9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5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7°的粗糙斜面底端,一质量m=1kg可视为质点的滑块压缩一轻弹簧并锁定,滑块与弹簧不相连,t=0时解除锁定,计算机通过传感器描绘出滑块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其中Oab段为曲线,bc为直线,在=0.1s时滑块已上滑s=0.2m的距离,,求:

19.滑块离开弹簧后在图中bc段对应的加速度a以及动摩擦因数μ;

20.=0.3s和=0.4s时滑块的速度的大小

分值: 8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6

如图所示,质量为M=8kg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小车左端加一水平推力F=8N,当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时,在小车前端轻轻放上一个大小不计,质量为m=2kg的小物块,小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已知运动过程中,小物块没有从小车上掉下来,取,求:

21.经过多长时间两者达到相同的速度;

22.小车至少多长,才能保证小物块不从小车上掉下来

23.从小物块放上小车开始,经过t=1.5s小物块对地的位移大小为多少?

分值: 15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7

一传送带装置如图所示,其中AB段是水平的,长度,BC段是倾斜的,长度,倾角37°,AB和BC在B点通过一段极短的圆弧连接(图中未画出圆弧),传送带以v=4m/s的恒定速率顺时针运转,已知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重力加速度,现将一个工件(可看做质点)无初速度地放在A点,求:

24.工件次到达B点所用的时间;

25.工件沿传送带上升的高度。

分值: 10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8

如图所示,倾角为37°的固定斜面与足够长的水平面平滑对接,一劲度系数k=18N/m的轻质弹簧的上端固定于斜面顶端,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一质量m=1kg的光滑小球A上,跟小球紧靠的物块B(质量也为m)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75,且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1,图中施加在物块上的力F=18N,方向沿斜面向上,A和B均处于静止状态,且斜面对B恰无摩擦力,当撤掉F,A和B一起沿斜面下滑到木离,分离后A一直在斜面上运动,B继续沿斜面下滑,已知sin37°=0.6,cos37°=0.8,重力加速度

26.A和B分离后A能否再回到出发点?请简述理由。

27.A和B分离时B的速度为多大?

28.求B最终停留的位置距斜面底端多远?

18 第(1)小题正确及相关解析

正确

不能A运动员的加速度大小为gsinθ

解析

A不能回到出发点,因为小球与物块一起下滑过程,物体对小球的弹力做负功而使小球和弹簧的机械能减少。

DC与桌面间的摩擦力是20N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机械能守恒的判断。

解题思路

对A和弹簧受力分析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易错点

物体对小球的弹力做负功而使小球和弹簧的机械能减少

18 第(2)小题正确及相关解析

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的应用

易错点

AB之间无弹力作用,但速度和加速度相等。

18 第(3)小题正确及相关解析

正确

解析

分离后由动能定理得:,代入数据解得: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动能定理的应用

解题思路

根据动能定理列式求解。

易错点

摩擦力做功的正负

吉林高考生物理成绩仅17.5分,质疑考卷被“掉包”,事情的真相是什么?

2.NBSω是值,有效值用热量来计算。

这名吉林高考生平常的物理成绩还是很不错的,在80分之上,结果高考时候仅得了17.5分,就怀疑自己的考卷被“掉包”了,之后考生就申请成绩复核。吉林省相关部门也对物理进行了复核,并给出了结果,说答题卡的图像是很清晰的,老师的评分也是很合理的,没有给错分。但考生是不相信的,想要申请笔记查验,但却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回应。

这件事情并没有完结,考生的诉求没有得到应有的回复,相关部门只是给出了一项盖过章的复核证明,但男生是不怎么认同的,认为卷子可能不是自己的,所以想要在多方的监督之下去查验一下卷子上的笔记,看看是不是自己的。想必考生在高考完之后。9.实验开始时,他先调节木板上定滑轮的高度,使牵引小车的细绳与木板平行,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下列的哪个也查了分,感觉物理考的分数是不怎么少的,结果却只有不到20分,这是大部分人都无法接受的。因为每一个学生对于自己的成绩都是有一个预估的,根本不会出现这么大的距。所以男生就认为成绩是有猫腻的,不然也不会多方想要。

大部分网友都是很支持男生进行笔记查验的,但是由于人微言轻,根本就没有办成功,相关部门也没有回复和受理。不过之前也有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女孩在高考完之后成绩是很少的,其父母以及女孩本身都不相信,在记者的帮助之下查验了试卷,结果发现女孩的语文作文都没有写,但女孩却不承认卷子是自己的。只能说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在如今的上,如果一个事情没有结局,还是不能轻言断定的,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站出来受理男孩的请求。

高考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对分数持怀疑态度也是可以理解的,希望男孩能够查明真相。

事情的真相是考生已经做过复核了,复核的结果是没有问题。

是没有被调包,他确实考了这个分数,而且已经证实了笔迹。可能是因为这个学生考试失常了。

如何评价2017年高考全国卷1的理综

C在0、x1、x2、x3处电势φ0、φ1,φ2,φ3,的关系为φ3>φ2=φ0>φ1

网友一B弹簧A一定处于拉伸状态:2017高考理综已经结束,使用全国一试题的很多考生简直要哭了,难度比较大不说,题目都不按套路出牌,很多考生吐槽题目有些都看不懂!那么2017高考理综全国一的难度有多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全国1的理综卷使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对于全国1卷,其中有许多考生网友吐槽:不想再说什么了,一定是发错卷子了吧全国理综1卷,题题是送命题全国1卷的理综,考完全场有种悲凉的气氛,难的想吐。全国1卷的理综题就不会做了,世界上最悲哀的事情就是你明明知道那些东西可是就是不会做。这个是全国1理综?复读啦,我要没大学上了。网友二:全国一卷是全国卷中最难的,自主命题省份的试卷也大多没有全国一卷难,总的来说,全国一卷难度在所有不同试卷中能排前三,高考大省均用全国一卷,如果用全国二卷、三卷区分度不好,记得好像是2007年,某高考大省用的虽然是全国一卷,但是当年试题稍微容易,不多相当于正常年份全国二卷难度多一点,当年一本线点破六百,想想吧,如果高考大省用二卷、三卷,他们一本线很容易突破六百,这样不利于区分考生。现在随着使用全国卷的省份增多,每年全国卷三套都投入使用,最不能理解的是福建省,个人感觉你用个全国二卷就满可以了,甚至可以考虑用全国三卷,可你偏偏用全国一卷……分数线一出来,在所有使用全国一卷的省份中还是你分数线。网友三:首先,作为一个高三考生,其实本次全国理综一卷理综难度本身并不是很大,主要考察的是考生对题目本质的理解,知识都是平时的基础知识,考生需要理解题目的意思。(本人平时理综基本上不了180,唯独这次选择题只错了两个半,说明题目是真的不难。网友四:作为高二的我今天刚写了数学、英语、理综、作为数学英语弱势的我,感觉数学英语超简单。圆锥曲线原题,选择第二题初中写过,英语一篇阅读看不懂,而理综强势的我感觉物理20分大题扔了生物10分的实验陌生,化学结构题没学过,是物理题,感觉理综比模拟题都简单,考的不偏,只是考了不常考的知识点。如物理的天题没有考磁场太多了,生物的免疫,还有选修3,不会写以外理综真的不难,网上的说法误导大家,本人水平理科刚过一本。网友五:其实每年试卷,都有许多人觉得难,就这么回事。今年的试卷,也就那么回事。我做了物理和理科数学。感觉没那么夸张。我儿子今年参加高考,他也觉得卷子不偏不怪,比平时的模考容易一些。他的同学我也问了几个,基本上都是这个感觉。我想说的是,选拔性考试,不可能没有难度的。觉得难,那是你自己的问题,很正常。网友六:我闺女考完一卷理综崩溃了、哭着出来的,说真想跳楼不想活了,平时理综在班,学十二年了、迎来这么重要的考试、太打击人了,感觉白念高中了、毫无用武之地,怀疑是出题偏、还是老师教的偏。

2017年河北高考物理三轮模拟试题及

1.一带负电的粒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沿x轴正向运动,其电势能Ep随位移x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0~x2段是关于直线x=x1对称的曲线,x2~x3段是直线,则下列说确的是()

Ax1处电场强度最小,但不为零

B粒子在0~x2段做匀变速运动,x2~x3段做匀速直线运动

Dx2~x3段的电场强度大小方向均不变小题的后面。

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

22.如图,固定斜面,CD段光滑,DE段粗糙,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从C点由静止下滑,下滑过程中A、B保持相对静止,则()

A在CD段时,A受三个力作用

B在DE段时,A可能受二个力作用

C在DE段时,A受摩擦力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上

D整个下滑过程中,A、B均处于失重状态

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

33.研究表明,地球自转在逐渐变慢,3亿年前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22小时.设这种趋势会持续下去,地球的其它条件都不变,则未来与现在相比()

A地球的宇宙速度变小

B地球赤道处的重力加速度变小

C地球同步卫星距地面的高度变小

D地球同步卫星的线速度变小

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

44.如图,一小球从一半圆轨道左端A点正上方某处开始做平抛运动(小球可视为质点),飞行过程中恰好与半圆轨道相切于B点.O为半圆轨道圆心,半圆轨道半径为R,OB与水平方向夹角为60°,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为()

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

多选题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5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子像其他粒子一样,不但具有能量,也具有动量

B原子核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C核泄漏污染物Cs137能够产生对人体有害的辐射,其核反应方程式为

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

66.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连接一只理想交流电流表,副线圈匝数可以通过滑动触头Q来调节,在副线圈两端连接了定值电阻R0和滑动变阻器R,P为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在原线圈上加一电压为U的正弦交流电,则()

A保持Q的位置不动,将P向上滑动时,电流表读数变大

B保持Q的位置不动,将P向上滑动时,电流表读数变小

C保持P的位置不动,将Q向上滑动时,电流表读数变大

D保持P的位置不动,将Q向上滑动时,电流表读数变小

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

77.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拉力的作用,在0~6s内其速度与时间的图象和该拉力的功率与时间的图象分别如图所示.下列说确的是()

A0~6s内物体的位移大小为30m

Ab对c的摩擦力一定减小B2~6s内拉力做的功为40J

C合外力在0~6s内做的功与0~2s内做的功相等

D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5N

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

88.如图所示,两块平行金属板,两板间电压可从零开始逐渐升高到值,开始静止的带电粒子带电荷量为+q,质量为m (不计重力),从点P经电场加速后,从小孔Q进入右侧的匀强磁场区域,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CD为磁场边界,它与极板的夹角为θ=30°,小孔Q到板的下端C的距离为L,当两板间电压取值时,粒子恰好垂直CD边射出,则()

A两板间电压的值Um=

B两板间电压的值Um=

C能够从CD边射出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长时间tm=

D能够从CD边射出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长时间tm=

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82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9如图(甲)所示,一位同学利用光电计时器等器材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有一直径为d、质量为m的金属小球由A处从静止释放,下落过程中能通过A处正下方、固定于B处的光电门,测得A、B间的距离为H(H>>d),光电计时器记录下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

9.如图(乙)所示,用游标卡尺测得小球的直径d= mm.

10.小球经过光电门B时的速度表达式为.

11.多次改变高度H,重复上述实验,作出随H的变化图象如图(丙)所示,当图中已知量t0、H0和重力加速度g及小球的直径d满足以下表达式:时,可判断小球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

在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

A.待测的干电池(电动势约为1.5V,内电阻小于1.0Ω)

B.电流表A1(量程0﹣3mA,内阻Rg1=10Ω)

C.电流表A2(量程0﹣0.6A,内阻Rg2=0.1Ω)

D.滑动变阻器R1(0﹣20Ω,10A)

E.滑动变阻器R2(0﹣200Ω,1A)

G.开关和导线若干

12.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a)、(b)两个实验电路,其中合理的是 图;在该电路中,为了作方便且能准确地进行测量,滑动变阻器应选 (填写器材名称前的字母序号),这是因为若选另一个变阻器,

13.图乙为该同学根据(1)中选出的合理的实验电路,利用测出的数据绘出的I1﹣I2图线(I1为电流表A1的示数,I2为电流表A2的示数),为了简化计算,该同学认为I1远远小于I2,则由图线可得电动势E= V,内阻r= Ω.(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分值: 9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1

如图所示,MN、PQ两平行光滑水平导轨分别与半径r=0.5m的相同竖直半圆导轨在N、Q端平滑连接,M、P端连接定值电阻R,质量M=2kg的cd绝缘杆垂直静止在水平导轨上,在其右侧至N、Q端的区域内充满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现有质量m=1kg的ab金属杆以初速度v0=12m/s水平向右与cd绝缘杆发生正碰后,进入磁场并最终未滑出,cd绝缘杆则恰好能通过半圆导轨点,不计其它电阻和摩擦,ab金属杆始终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取g=10m/s2,求:

14.cd绝缘杆通过半圆导轨点时的速度大小v;

15.电阻R产生的焦耳热Q.

分值: 1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2

轻质弹簧原长为2l,将弹簧竖直放置在地面上,在其顶端将一质量为5m的物体由静止释放,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弹簧长度为l.现将该弹簧水平放置,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与物块P接触但不连接.AB是长度为5l的水平轨道,B端与半径为l的光滑半圆轨道BCD相切,半圆的直径BD竖直,如图所示.物块P与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用外力推动物块P,将弹簧压缩至长度l,然后释放,P开始沿轨道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16.若P的质量为m,求P到达B点时速度的大小,以及它离开圆轨道后落回到AB上的位置与B点间的距离;

17.若P能滑上圆轨道,且仍能沿圆轨道滑下,求P的质量的取值范围.

分值: 18分 查看题目解析 >

、甘肃13

18.【物理--选修3-3】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历三个过程ab、bc、ca回到原状态,其p﹣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过程bc中气体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B.过程ab中气体一定吸热

C.过程ca中外界对气体所做的功等于气体所放的热

D.a、b和c三个状态中,状态a分子的平均动能最小

E.b和c两个状态中,容器壁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受到气体分子撞击的次数不同

分值: 10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4

如图所示,固定的绝热气缸内有一质量为m的“T”型绝热活塞(体积可忽略),距气缸底部h0处连接一U形管(管内气体的体积忽略不计).初始时,封闭气体温度为T0,活塞距离气缸底部为1.5h0,两边水银柱存在高度.已知水银的密度为ρ,大气压强为p0,气缸横截面积为S,活塞竖直部分长为1.2h0,重力加速度为g.试问:

19.初始时,水银柱两液面高度多大?

20.缓慢降低气缸内封闭气体的温度,当U形管两水银面相平时封闭气体的温度是多少?

分值: 10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5

21.[物理--选修3-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士兵过桥时使用便步,是为了防止桥发生共振现象

B.机械波和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仅由介质决定

C.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装一个偏振片以减弱玻璃反射光的影响

D.设火车以接近光速通过站台时,站台上旅客观察到车上乘客在变矮

E.赫兹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分值: 5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6

如图,有一玻璃圆柱体,横截面半径为R=10cm,长为L=100cm.一点光源在玻璃圆柱体中心轴线上的A点,与玻璃圆柱体左端面距离d=4cm,点光源向各个方向发射单色光,其中射向玻璃圆柱体从左端面半径为r=8cm圆面入的光线恰好不会从柱体侧面射出.光速为c=3×108m/s;求:

22.玻璃对该单色光的折射率;

23.该单色光通过玻璃圆柱体的最长时间.

16 第(1)小题正确及相关解析

正确

玻璃对该单色光的折射率是;

解析

由题意可知,光线AB从圆柱体左端面射入,其折射光BD射到柱面D点恰好发生全反射.

设光线在B点的入射角为i.

则sini==

由折射定律得:

n=

sinC=

根据几何知识得:sinθ=cosC=

得:n=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光的折射定律.

解题思路

光线AB从圆柱体左端面射入,其折射光BD射到柱面D点恰好发生全反射,入射角等于临界角C,由几何关系求出临界角C,再由公式sinC=求玻璃对该单色光的折射率;

易错点

不能正确作出光路图。

16 第(2)小题正确及相关解析

正确

该单色光通过玻璃圆柱体的最长时间是6×10﹣9s.

解析

解: 折射光BD在玻璃柱体内传播路程最长,因而传播时间最长.最长的路程为:

S==nL

光在玻璃中传播的速度为:v=

则该单色光通过玻璃圆柱体的最长时间为:

t===6×10﹣9s

解题思路

折射光BD在玻璃柱体内传播路程最长,因而传播时间最长.由几何知识求出该单色光通过玻璃圆柱体的最长路程,由求光在玻璃中传播的速度,再求最长时间.

易错点

不能正确作出光路图。

吉林省高考考什么卷

如图,矩形ABCD为一水平放置的玻璃砖的截面,在截面所在平面内有一细束激光照射玻璃砖,入射点距底面的高度为h,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底面所在平面的交点到AB的距离分别为l1和l2。在截面所在平面内,改变激光束在AB面上入射点的高度和入射角的大小,当折射光线与底面的交点到AB的距离为l3时,光线恰好不能从底面射出。

吉林高考使用全国Ⅱ卷,即新课标二卷,全国甲卷,甲卷一般比乙卷简单一些,比丙卷难一些。但不会因考题别导致教材别,一切都是遵照高考大纲命题的。

高考后试卷不能拿走,高考试卷会密封后送到指定的阅卷场所,阅卷后的高考试卷属于高考档案的一种,要存档保留一定年限的,考生是无法再次接触到自己的高考试卷的。

全国卷,它是考试中心组织命制的适用于全国大部分省区的高考试卷,目的在于保证人才选拔的公正性。其中宁夏、海南由考试中心命题,宁夏、海南共用语数英卷,宁夏用理综卷、文综卷,海南用理化生政史地单科卷。

吉林高考用全国乙卷考试,满分750分。高考试题全国卷简称全国卷,考试中心组织命制的、适用于全国大部分省区的高考试卷,目的在于保证人才选拔的公正性。

各科目分值及考试时间

1、语文核聚变(nuclear fusion),又称核融合、融合反应、聚变反应或热核反应。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2、数学(文、理)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

3、外语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

4、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各300分。

2017高考理综全国卷难度怎么样

D物块A下滑过程中相对传送带的位移小于物块B下滑过程中相对传送带的位移

2017高考理综全国二卷难度较去年明显上升,有出考场的学生总结:物理普遍难,化学有机难,生物选择难。

33.美国宇航局2011年12月5日宣布,他们发现了太阳系外颗类似地球的、可适合居住的行星——“开普勒-226”,其直径约为地球的2.4倍.至今其确切质量和表面成分仍不清楚,设该行星的密度和地球相当,根据以上信息,估算该行星的宇宙速度等于()

生物部分更加侧重学生的应用能力。不仅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细致程度,还需要学生通过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

选做题中,有机化学推断涉及到比较陌生的的加成反应,但总体思路依然与往年相似,合成路线不长,考点仍旧分布在官能团、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等基础知识点上。选3结构题保持了往年知识点比较分散的特点,立足课本进行适当拓展,出现了电子亲和能、晶胞中的单元个数等新颖的考点,整体难度增大。

哪些省份2017高考使用全国卷

A .待测电流表A1 (量程3mA,内阻约为50Ω)

很多地方高考都是使用全国卷,高考全国卷是为未能自主命题的省份命题的高考试卷。分为新课标Ⅰ卷和新课标Ⅱ卷。那么2018年高考使用全国一卷的省份有哪些?哪些地方使用全国卷?

2018使用全国一卷的省份有哪些

2018年高考使用全国Ⅰ卷的省份:

福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山东

2018年使用全国甲卷(新课标二卷)的省份:甘肃、青海、、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重庆、海南(语文、数学、英语);

2018年使用全国丙卷(新课标三卷)的省份:广西、贵州、云南、四川。

全国一和全国二卷不同使用地区

(1)Ⅰ卷目前使用省份:河南、河北

、山西

、陕西(语文及综合)、湖北(综合)、江西(综合)、湖南(综合)、江西(语文

数学

英语)、山东(英语)

(2)Ⅱ卷目前使用省份:贵州

、广西

、青海、

黑龙江、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10新疆

、云南、

辽宁(综合)、海南(语文

数学

英语)、辽宁

(语文

数学

英语)、重庆、四川(语文

文综)

全国一卷和全国二卷各科难度

语文,全国卷一和全国卷二,的难度基本没有区别。

数学,二者全国卷一和全国卷二的客观题都是属于送分题,虽然题目不同但是难度大致相等。

英语,二者区别很明显,从听力的难度就可以看出来,全国卷一比较难。

理综,全国卷一的物理是十分难的,一般考生也只能答到70分左右,想要及格答到72都不容易,但是全国卷二则可以轻松的答题。

版权声明:本文发布于龙途教育 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836084111@qq.com删除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