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目录一览: 1、 2017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2、 山东省临沂市2017届高三地理试卷 3、
本文目录一览:
2017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2017高考地理答题术语:水循环和洋流类
2017年水循环高考题(2017年数学高考题全国一卷)
2017年水循环高考题(2017年数学高考题全国一卷)
常见地表水用语:淡水资源、河川径流、冰川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 。
常见水循环用语: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地表径流、资源型缺水、水质型缺水。
常见洋流用语:风海流、季风洋流、寒流、暖流、渔场、增温增湿、降温减湿。
22017高考地理答题术语:地理区位类
常见农业区位因素用语:自然因素:地形、土壤、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水源(灌溉水源)等。
经济因素:市场、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科技、工业基础等。
常见工业区位因素用语:自然因素:位置、土地、水源等。
经济因素:农业基础、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资金、地价等。
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需要、历史条件等。
常见城市区位因素用语: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等。
经济因素:自然资源、交通、、军事、宗教、科技、旅游等。
追答还有追答
常见城市区位因素用语: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等。
经济因素:自然资源、交通、、军事、宗教、科技、旅游等。
高考地理专业术语汇总
1. 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
2. 植被类型:森林、草原、荒漠。
3. 农业地域类型 水稻种植业(季田农业)(如)、商品谷物农业(如美国)、现代混合农业(如澳大利亚)、 大牧场放牧业(如阿根廷)、乳畜业(如西欧、美国湖周围)。
4. 农业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交通、科技、政策。
5. 耕地类型:水田、旱地
6. 耕作制度:一年一熟、一年两熟、两年三熟。
7. 农业(结构)生产部门: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8. 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
9. 工业区位因素:土地、资源、劳动力、交通、市场、技术、政策。
10. 工业类型:原料指向型工业、市场指向型工业、动力指向型工业、技术指向型工业、劳动力指向型。
11. 交通运输方式:、公路、水运(河运和海运)、航空、管道运输。
12. 人口增长模式:原始型(“高高低”)、传统型(“高低高”)、现代型(“三低”)。
13. 城市外部形态(城市地域形态或城市空间形态):团块状、组团状、条带状或放射状。
14. 城市空间结构:同心圆、扇形、多核心模式
15. 城市的布局形态:集中紧凑式、分散疏松式。
16. 城市功能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17. 城市化问题: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就业困难、秩序混乱。
18. 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温带(还可细分为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
19. 干湿地区划分: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20. 陆地地形类型: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
21. 我国14大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高三的学生免不了要做大量的试卷,这样比较容易让学生适应高考,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有关于山东省的地理石军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山东省临沂市2017届高三地理试卷介绍
第I卷 (选择题 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题目要求的。
某人驾车匀速从图1中的a地到e地,单位距离油耗仅受地形影响而变化,道路中相邻两个小黑点之间的油耗相同。据此完成1~2题。
1.行程中,a→b、b→c、c→d、d→e四路段中,一直上坡的是
A.a→b B.b→e
C.c→d D.d→e
2.推测b→d段绕行c地的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A.森林 B.地形
C.耕地 D.村落
将光伏发电技术与轨道交通相结合,不但能解决建筑本身的用能问题,还可为轨道机车提供动力。图2为我国某城市轨道交通站候车厅(局部),太阳能电池板主要集中于穹型屋顶中上部。据此完成3—4题。
3.太阳能电池板弧形延伸的方向最可能是
A.东—西方向
B.南—北方向
C.东南—西北方向
D.—东北方向
4.影响该城市轨道交通站候车厅太阳能电池板分布位置的主要因素是
A.昼夜长短 B.天气状况
C.日照时长 D.太阳高度
T岛是世界上的旅游胜地,当地热带风光旖旎。岛屿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图3是T岛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影响T岛城镇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河流 D.洋流
6.当游客于3月24日在T岛海边看到日出美景时,
A.夕阳西下 B.烈日当空 C.夜幕深沉 D.晨光初现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学校附近地区进行考察,记录结果如表1。据此完成7~8题。
表l
7.花岗岩形成过程中,与其两侧接触的沉积岩可能会变质成
A.大理岩、板岩 B.片麻岩、大理岩 C.石英岩、片麻岩 D.石英岩、板岩
8.符合学生往东南方向行进时观察到的岩石的地质构造剖面是
平均气温距平是指某时段平均气温与总平均气温的值。图4为上海地区某时段平均气温距平(℃)分布图。据此完成9~l0题。
9.若仅考虑该地区气温分布和气压之间的关系,P点此时近地面的风向大致为
A.西北风 B.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10.若仅考虑等温线分布的因素,上海城市用地扩展潜力的方向是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方向 D.东南方向
柬埔寨的洞里萨湖是一个水量季节变化很大的大湖。洞里萨湖北部的吴哥通王城两边有两个巨大的长方形人工湖——西池和东池。这两个大水池并不是在地面挖坑形成的,而是在地表四面筑起墙垣形成高于地面的水库,是的古老的灌溉工程(见图5)。据此完成11~12题。
11.这两个地库最主要的直接补给水源是
A.雨水 B.湖泊水
C.地下水 D.人工提水
12.这两个地库能有效发挥灌溉作用的时间是
A.2~6月 B.5~9月
C.8~12月 D.11~次年4月
某野外求生训练营进行荒岛求生训练时,在沙滩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如图6所示。图7为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3~15题。
13.图6获取淡水过程中,未体现出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 B.降水
C.水汽输送 D.径流
14.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
A.日出前后 B.中午前后
C.日落前后 D.午夜前后
15.推测目前此方法没有被世界各地用以建设海水淡化厂的最主要原因是
A.效率低 B.破坏环境
C.成本高 D.技术不成熟
毛里求斯曾经是欧洲通往印度、等途中最重要的海上补给站和中继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后来毛里求斯港口地位下降。图8为毛里求斯位置图。据此完成16~17题。
16.毛里求斯港口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苏伊士运河的修建 B.巴拿马运河的开通
C.北极航线的开通 D.亚欧大陆桥的修建
17.一艘油轮在毛里求斯附近发生原油泄漏,油污最可能首先出现在
A.非洲西海岸 B.日本东海岸
C.澳大利亚西海岸 D.欧洲西海岸
图9为天山博格达峰北坡垂直自然带图。据此完成18~19题。
18.图中甲自然带的类型为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温带荒漠带
D.针阔混交林带
19.博格达峰北坡自然带丰富完整,是体现垂直地带性规律的,其形成受下列因素影响最小的是
A.纬度位置 B.山体坡度
C.大气环流 D.海拔高度
图10模拟某流域在人为开发前后的变化,该模拟可为日后流域开发提供参考。据此完成20~21题。
20.此模拟研究主要针对的是
A.植被破坏 B.蒸发减少
C.湿地调蓄 D.降雨增加
21.人为改变后造成的流域各项特性变化,其中包括①河流流程缩短②流水侵蚀加强③河流流速加快④流域面积扩大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人口净迁移率=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图11示意我国2012年省际人口净迁移率与城市化率线性关系。据此完成22~23题。
22.据图可知
A.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净迁移率呈正相关
B.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贵州人口迁出率
C.迁入人口数量最多是因为经济最发达
D.人口迁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口流入区和流出区的城市化水平
23.关于黑龙江省人口净迁移率和城市化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净迁移率低主要是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B.人口净迁移率低主要是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C.城市化水平较高主要是因为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
D.城市化水平较高主要是因为黑龙江省地广人稀,人口数量少
城市不同功能区发展程度的异可以通过功能区人口迁移结构反映出来。图12为某城市功能区某年的不同年龄段人口迁移数量统计图。据此完成24~25题。
24.该功能区最可能是
A.商业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
D.行政区
25.该功能区内最迫切需要增加的配套设施是
A.养老院
B.医院
C.商业网点
D.和小学
第II卷 (综合题 5小题共50分)
注意:答卷前请将答题卡最上面的项目填写清楚。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和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下面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高中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的他们所在城市的相关信息。
材料一 该城市及郊区地形剖面图 材料二 该城市1990年和2010年土地覆盖百
材料三 表2该城市市中心与郊区下午4时的气温
(1)结合地形和植被状况,分析该城市冬季空气自净能力下降的原因。(4分)
(2)指出土地利用的变化,给该城市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2分)
(3)分析该城市城郊之间近地面污染物迁移的方向及原因,并提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4分)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在流域的开发过程中,土地利用发生了深刻变化,流域状况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
材料一 滦河流域示意图(图15)
材料二 近几十年来,滦河流域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图16为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变化
材料三 滦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及变化(图17)
(1)从地形、气候要素概括滦河流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4分)
(2)分析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滦河年径流量呈下降趋势的原因。(4分)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保护和改善滦河流域水质的建议。(3分)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青海湖是我国的内陆咸水湖,湖泊周围地区土地荒漠化不断加剧,东西岸沙漠化面积扩大。湖区盛行西北风,风力达9~10级。位于布哈河口的鸟岛在20世纪70年代末由湖中孤岛变成半岛。
(1)分析鸟岛由湖中孤岛变成半岛的原因。(3分)
(2)简述青海湖东部沙漠的形成过程。(3分)
(3)为抑制湖区西部沙漠化的不断扩展,请提出治沙措施。(3分)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丹麦是全球将能源问题解决得的之一。
材料一 丹麦区域位置 材料二 丹麦能源消费构成变化
(1)简析丹麦水能蕴藏量不丰富的原因。(3分)
(2)简析丹麦开发利用风能资源的有利自然条件。(2分)
(3)概述1980~2005年丹麦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特点。(3分)
(4)丹麦矿物能源使用量并不大,却是欧洲酸雨的地区之一。简要分析其成因。(2分)
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L河一年四季均清澈见底,掩映在绿树红花中,似项链般点缀着M城。K海峡一年中只有2个多月风平浪静,是游泳爱好者泅渡海峡的季节。
(1)分析L河一年四季河流清澈见底的自然原因。(4分)
(2)N城气温较M城高,试从N城的角度分析原因。(3分)
(3)判断游泳爱好者泅渡K海峡的季节并说明判断理由。(3分)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一、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1.植物生活为什么需要水
(1)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2)使植物体保持一定的姿态
(3)无机盐只有融解在水中才能被吸收和运输
(4)水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
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1)缺少水的地方形成沙漠
(2)水相对较多的地方形成草原
(3)水分充足的地方形成森林
3.植物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较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
无机盐
作 用
缺 乏 症 状
例 如
含氮的
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得繁茂
叶片发黄,植株矮小
人畜的粪尿
含磷的
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和种子的成熟提早
影响花和果实的形成和发育
骨粉
含钾的
使茎杆长得粗壮,促进淀粉的形成
植株易倒状
草木灰
二.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1.根适合吸水的特点
(1)水分和无机盐由根从土壤中吸收,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指根的顶端到长有根毛的一段)的成熟区。
(2)根尖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
成熟区: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因为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
伸长区:细胞停止分裂,迅速伸长,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也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使根的长度不断增加
分生区:有很强的分裂能力
根冠:起保护作用
成熟区及其上部结构:根毛脱落,失去吸收功能,出现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3)根适于吸水的特点:1)成熟区有大量根毛,使根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2)根毛细胞的细胞壁很薄,细胞质很少,液泡很大;
3)伸长区和成熟区都可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2.水分的运输途径
(1)导管:植物体内,由细胞上下贯通而形成的一根中空的管道。
(2)水分运输的途径:土壤中的水分 根毛 根内的导管 茎和叶的导管
3.形成层:位于木质部(导管在木质部内)和韧皮部(筛管在韧皮部内)之间,形成层的细胞不断的分裂形成新的木质部细胞和韧皮部细胞,木本植物有形成层所以茎可以长的很粗,而草本植物没有,所以茎不能长粗。
4.导管和筛管的比较:
名称
分 布
结 构 特 点
功 能
细 胞
横壁
导管
木质部
由许多的管状细胞上下连接而成
完全消失
由根向上部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
韧皮部
由许多活的管状细胞上下连接而成
有筛孔
由叶向下部输送有机物
根、茎、叶中的导管彼此相通,根、茎、叶里的筛管也是彼此相通的。
三、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蒸腾作用使大量的水分散失《新中考》P30.8题
(1)概念: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
(2)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
表皮 表皮细胞:外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保卫细胞(成对的半月形,内有叶绿体):控制气孔(气体进出的门户)的开闭
叶肉:细胞内含叶绿体,叶绿体内有叶绿素
叶脉 支持作用
运输作用:导管输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运送有机物
(3)场所:主要通过叶的气孔散失,叶柄和幼嫩的茎上也有少量进行
气孔是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根毛 根、茎、叶内的导管 气孔
(4)过程:土壤中的水分 根内 叶肉细胞 大气
(5)意义:1)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2)促使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3)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2.植物的蒸腾量:植物靠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水分,绝大多数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去。例如: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要从土壤中吸收200千克的水,但1%真正用于各种生理过程和保留在植物体内,99%的水被蒸腾掉了。
3.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水循环 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改善气候
保持水土,使地下水得到补充
山东省临沂市2017届高三地理试卷
2017高考地理答题术语:水循环和洋流类
常见地表水用语:淡水资源、河川径流、冰川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 。
常见水循环用语: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地表径流、资源型缺水、水质型缺水。
常见洋流用语:风海流、季风洋流、寒流、暖流、渔场、增温增湿、降温减湿。
22017高考地理答题术语:地理区位类
常见农业区位因素用语:自然因素:地形、土壤、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水源(灌溉水源)等。
经济因素:市场、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科技、工业基础等。
常见工业区位因素用语:自然因素:位置、土地、水源等。
经济因素:农业基础、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资金、地价等。
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需要、历史条件等。
常见城市区位因素用语: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等。
经济因素:自然资源、交通、、军事、宗教、科技、旅游等。
追答还有追答
常见城市区位因素用语: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等。
经济因素:自然资源、交通、、军事、宗教、科技、旅游等。
高考地理专业术语汇总
1. 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
2. 植被类型:森林、草原、荒漠。
3. 农业地域类型 水稻种植业(季田农业)(如)、商品谷物农业(如美国)、现代混合农业(如澳大利亚)、 大牧场放牧业(如阿根廷)、乳畜业(如西欧、美国湖周围)。
4. 农业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交通、科技、政策。
5. 耕地类型:水田、旱地
6. 耕作制度:一年一熟、一年两熟、两年三熟。
7. 农业(结构)生产部门: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8. 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
9. 工业区位因素:土地、资源、劳动力、交通、市场、技术、政策。
10. 工业类型:原料指向型工业、市场指向型工业、动力指向型工业、技术指向型工业、劳动力指向型。
11. 交通运输方式:、公路、水运(河运和海运)、航空、管道运输。
12. 人口增长模式:原始型(“高高低”)、传统型(“高低高”)、现代型(“三低”)。
13. 城市外部形态(城市地域形态或城市空间形态):团块状、组团状、条带状或放射状。
14. 城市空间结构:同心圆、扇形、多核心模式
15. 城市的布局形态:集中紧凑式、分散疏松式。
16. 城市功能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17. 城市化问题: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就业困难、秩序混乱。
18. 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温带(还可细分为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
19. 干湿地区划分: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20. 陆地地形类型: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
21. 我国14大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高三的学生免不了要做大量的试卷,这样比较容易让学生适应高考,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有关于山东省的地理石军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山东省临沂市2017届高三地理试卷介绍
第I卷 (选择题 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题目要求的。
某人驾车匀速从图1中的a地到e地,单位距离油耗仅受地形影响而变化,道路中相邻两个小黑点之间的油耗相同。据此完成1~2题。
1.行程中,a→b、b→c、c→d、d→e四路段中,一直上坡的是
A.a→b B.b→e
C.c→d D.d→e
2.推测b→d段绕行c地的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A.森林 B.地形
C.耕地 D.村落
将光伏发电技术与轨道交通相结合,不但能解决建筑本身的用能问题,还可为轨道机车提供动力。图2为我国某城市轨道交通站候车厅(局部),太阳能电池板主要集中于穹型屋顶中上部。据此完成3—4题。
3.太阳能电池板弧形延伸的方向最可能是
A.东—西方向
B.南—北方向
C.东南—西北方向
D.—东北方向
4.影响该城市轨道交通站候车厅太阳能电池板分布位置的主要因素是
A.昼夜长短 B.天气状况
C.日照时长 D.太阳高度
T岛是世界上的旅游胜地,当地热带风光旖旎。岛屿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图3是T岛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影响T岛城镇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河流 D.洋流
6.当游客于3月24日在T岛海边看到日出美景时,
A.夕阳西下 B.烈日当空 C.夜幕深沉 D.晨光初现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学校附近地区进行考察,记录结果如表1。据此完成7~8题。
表l
7.花岗岩形成过程中,与其两侧接触的沉积岩可能会变质成
A.大理岩、板岩 B.片麻岩、大理岩 C.石英岩、片麻岩 D.石英岩、板岩
8.符合学生往东南方向行进时观察到的岩石的地质构造剖面是
平均气温距平是指某时段平均气温与总平均气温的值。图4为上海地区某时段平均气温距平(℃)分布图。据此完成9~l0题。
9.若仅考虑该地区气温分布和气压之间的关系,P点此时近地面的风向大致为
A.西北风 B.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10.若仅考虑等温线分布的因素,上海城市用地扩展潜力的方向是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方向 D.东南方向
柬埔寨的洞里萨湖是一个水量季节变化很大的大湖。洞里萨湖北部的吴哥通王城两边有两个巨大的长方形人工湖——西池和东池。这两个大水池并不是在地面挖坑形成的,而是在地表四面筑起墙垣形成高于地面的水库,是的古老的灌溉工程(见图5)。据此完成11~12题。
11.这两个地库最主要的直接补给水源是
A.雨水 B.湖泊水
C.地下水 D.人工提水
12.这两个地库能有效发挥灌溉作用的时间是
A.2~6月 B.5~9月
C.8~12月 D.11~次年4月
某野外求生训练营进行荒岛求生训练时,在沙滩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如图6所示。图7为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3~15题。
13.图6获取淡水过程中,未体现出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 B.降水
C.水汽输送 D.径流
14.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
A.日出前后 B.中午前后
C.日落前后 D.午夜前后
15.推测目前此方法没有被世界各地用以建设海水淡化厂的最主要原因是
A.效率低 B.破坏环境
C.成本高 D.技术不成熟
毛里求斯曾经是欧洲通往印度、等途中最重要的海上补给站和中继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后来毛里求斯港口地位下降。图8为毛里求斯位置图。据此完成16~17题。
16.毛里求斯港口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苏伊士运河的修建 B.巴拿马运河的开通
C.北极航线的开通 D.亚欧大陆桥的修建
17.一艘油轮在毛里求斯附近发生原油泄漏,油污最可能首先出现在
A.非洲西海岸 B.日本东海岸
C.澳大利亚西海岸 D.欧洲西海岸
图9为天山博格达峰北坡垂直自然带图。据此完成18~19题。
18.图中甲自然带的类型为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温带荒漠带
D.针阔混交林带
19.博格达峰北坡自然带丰富完整,是体现垂直地带性规律的,其形成受下列因素影响最小的是
A.纬度位置 B.山体坡度
C.大气环流 D.海拔高度
图10模拟某流域在人为开发前后的变化,该模拟可为日后流域开发提供参考。据此完成20~21题。
20.此模拟研究主要针对的是
A.植被破坏 B.蒸发减少
C.湿地调蓄 D.降雨增加
21.人为改变后造成的流域各项特性变化,其中包括①河流流程缩短②流水侵蚀加强③河流流速加快④流域面积扩大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人口净迁移率=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图11示意我国2012年省际人口净迁移率与城市化率线性关系。据此完成22~23题。
22.据图可知
A.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净迁移率呈正相关
B.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贵州人口迁出率
C.迁入人口数量最多是因为经济最发达
D.人口迁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口流入区和流出区的城市化水平
23.关于黑龙江省人口净迁移率和城市化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净迁移率低主要是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B.人口净迁移率低主要是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C.城市化水平较高主要是因为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
D.城市化水平较高主要是因为黑龙江省地广人稀,人口数量少
城市不同功能区发展程度的异可以通过功能区人口迁移结构反映出来。图12为某城市功能区某年的不同年龄段人口迁移数量统计图。据此完成24~25题。
24.该功能区最可能是
A.商业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
D.行政区
25.该功能区内最迫切需要增加的配套设施是
A.养老院
B.医院
C.商业网点
D.和小学
第II卷 (综合题 5小题共50分)
注意:答卷前请将答题卡最上面的项目填写清楚。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和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下面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高中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的他们所在城市的相关信息。
材料一 该城市及郊区地形剖面图 材料二 该城市1990年和2010年土地覆盖百
材料三 表2该城市市中心与郊区下午4时的气温
(1)结合地形和植被状况,分析该城市冬季空气自净能力下降的原因。(4分)
(2)指出土地利用的变化,给该城市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2分)
(3)分析该城市城郊之间近地面污染物迁移的方向及原因,并提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4分)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在流域的开发过程中,土地利用发生了深刻变化,流域状况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
材料一 滦河流域示意图(图15)
材料二 近几十年来,滦河流域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图16为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变化
材料三 滦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及变化(图17)
(1)从地形、气候要素概括滦河流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4分)
(2)分析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滦河年径流量呈下降趋势的原因。(4分)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保护和改善滦河流域水质的建议。(3分)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青海湖是我国的内陆咸水湖,湖泊周围地区土地荒漠化不断加剧,东西岸沙漠化面积扩大。湖区盛行西北风,风力达9~10级。位于布哈河口的鸟岛在20世纪70年代末由湖中孤岛变成半岛。
(1)分析鸟岛由湖中孤岛变成半岛的原因。(3分)
(2)简述青海湖东部沙漠的形成过程。(3分)
(3)为抑制湖区西部沙漠化的不断扩展,请提出治沙措施。(3分)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丹麦是全球将能源问题解决得的之一。
材料一 丹麦区域位置 材料二 丹麦能源消费构成变化
(1)简析丹麦水能蕴藏量不丰富的原因。(3分)
(2)简析丹麦开发利用风能资源的有利自然条件。(2分)
(3)概述1980~2005年丹麦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特点。(3分)
(4)丹麦矿物能源使用量并不大,却是欧洲酸雨的地区之一。简要分析其成因。(2分)
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L河一年四季均清澈见底,掩映在绿树红花中,似项链般点缀着M城。K海峡一年中只有2个多月风平浪静,是游泳爱好者泅渡海峡的季节。
(1)分析L河一年四季河流清澈见底的自然原因。(4分)
(2)N城气温较M城高,试从N城的角度分析原因。(3分)
(3)判断游泳爱好者泅渡K海峡的季节并说明判断理由。(3分)
高考地理大题必背术语有哪些
2017高考地理答题术语:水循环和洋流类
常见地表水用语:淡水资源、河川径流、冰川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 。
常见水循环用语: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地表径流、资源型缺水、水质型缺水。
常见洋流用语:风海流、季风洋流、寒流、暖流、渔场、增温增湿、降温减湿。
22017高考地理答题术语:地理区位类
常见农业区位因素用语:自然因素:地形、土壤、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水源(灌溉水源)等。
经济因素:市场、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科技、工业基础等。
常见工业区位因素用语:自然因素:位置、土地、水源等。
经济因素:农业基础、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资金、地价等。
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需要、历史条件等。
常见城市区位因素用语: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等。
经济因素:自然资源、交通、、军事、宗教、科技、旅游等。
追答还有追答
常见城市区位因素用语: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等。
经济因素:自然资源、交通、、军事、宗教、科技、旅游等。
高考地理专业术语汇总
1. 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
2. 植被类型:森林、草原、荒漠。
3. 农业地域类型 水稻种植业(季田农业)(如)、商品谷物农业(如美国)、现代混合农业(如澳大利亚)、 大牧场放牧业(如阿根廷)、乳畜业(如西欧、美国湖周围)。
4. 农业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交通、科技、政策。
5. 耕地类型:水田、旱地
6. 耕作制度:一年一熟、一年两熟、两年三熟。
7. 农业(结构)生产部门: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8. 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
9. 工业区位因素:土地、资源、劳动力、交通、市场、技术、政策。
10. 工业类型:原料指向型工业、市场指向型工业、动力指向型工业、技术指向型工业、劳动力指向型。
11. 交通运输方式:、公路、水运(河运和海运)、航空、管道运输。
12. 人口增长模式:原始型(“高高低”)、传统型(“高低高”)、现代型(“三低”)。
13. 城市外部形态(城市地域形态或城市空间形态):团块状、组团状、条带状或放射状。
14. 城市空间结构:同心圆、扇形、多核心模式
15. 城市的布局形态:集中紧凑式、分散疏松式。
16. 城市功能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17. 城市化问题: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就业困难、秩序混乱。
18. 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温带(还可细分为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
19. 干湿地区划分: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20. 陆地地形类型: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
21. 我国14大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高考地理水循环问题
2017高考地理答题术语:水循环和洋流类
常见地表水用语:淡水资源、河川径流、冰川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 。
常见水循环用语: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地表径流、资源型缺水、水质型缺水。
常见洋流用语:风海流、季风洋流、寒流、暖流、渔场、增温增湿、降温减湿。
22017高考地理答题术语:地理区位类
常见农业区位因素用语:自然因素:地形、土壤、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水源(灌溉水源)等。
经济因素:市场、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科技、工业基础等。
常见工业区位因素用语:自然因素:位置、土地、水源等。
经济因素:农业基础、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资金、地价等。
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需要、历史条件等。
常见城市区位因素用语: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等。
经济因素:自然资源、交通、、军事、宗教、科技、旅游等。
追答还有追答
常见城市区位因素用语: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等。
经济因素:自然资源、交通、、军事、宗教、科技、旅游等。
高考地理专业术语汇总
1. 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
2. 植被类型:森林、草原、荒漠。
3. 农业地域类型 水稻种植业(季田农业)(如)、商品谷物农业(如美国)、现代混合农业(如澳大利亚)、 大牧场放牧业(如阿根廷)、乳畜业(如西欧、美国湖周围)。
4. 农业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交通、科技、政策。
5. 耕地类型:水田、旱地
6. 耕作制度:一年一熟、一年两熟、两年三熟。
7. 农业(结构)生产部门: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8. 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
9. 工业区位因素:土地、资源、劳动力、交通、市场、技术、政策。
10. 工业类型:原料指向型工业、市场指向型工业、动力指向型工业、技术指向型工业、劳动力指向型。
11. 交通运输方式:、公路、水运(河运和海运)、航空、管道运输。
12. 人口增长模式:原始型(“高高低”)、传统型(“高低高”)、现代型(“三低”)。
13. 城市外部形态(城市地域形态或城市空间形态):团块状、组团状、条带状或放射状。
14. 城市空间结构:同心圆、扇形、多核心模式
15. 城市的布局形态:集中紧凑式、分散疏松式。
16. 城市功能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17. 城市化问题: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就业困难、秩序混乱。
18. 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温带(还可细分为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
19. 干湿地区划分: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20. 陆地地形类型: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
21. 我国14大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高三的学生免不了要做大量的试卷,这样比较容易让学生适应高考,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有关于山东省的地理石军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山东省临沂市2017届高三地理试卷介绍
第I卷 (选择题 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题目要求的。
某人驾车匀速从图1中的a地到e地,单位距离油耗仅受地形影响而变化,道路中相邻两个小黑点之间的油耗相同。据此完成1~2题。
1.行程中,a→b、b→c、c→d、d→e四路段中,一直上坡的是
A.a→b B.b→e
C.c→d D.d→e
2.推测b→d段绕行c地的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A.森林 B.地形
C.耕地 D.村落
将光伏发电技术与轨道交通相结合,不但能解决建筑本身的用能问题,还可为轨道机车提供动力。图2为我国某城市轨道交通站候车厅(局部),太阳能电池板主要集中于穹型屋顶中上部。据此完成3—4题。
3.太阳能电池板弧形延伸的方向最可能是
A.东—西方向
B.南—北方向
C.东南—西北方向
D.—东北方向
4.影响该城市轨道交通站候车厅太阳能电池板分布位置的主要因素是
A.昼夜长短 B.天气状况
C.日照时长 D.太阳高度
T岛是世界上的旅游胜地,当地热带风光旖旎。岛屿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图3是T岛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影响T岛城镇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河流 D.洋流
6.当游客于3月24日在T岛海边看到日出美景时,
A.夕阳西下 B.烈日当空 C.夜幕深沉 D.晨光初现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学校附近地区进行考察,记录结果如表1。据此完成7~8题。
表l
7.花岗岩形成过程中,与其两侧接触的沉积岩可能会变质成
A.大理岩、板岩 B.片麻岩、大理岩 C.石英岩、片麻岩 D.石英岩、板岩
8.符合学生往东南方向行进时观察到的岩石的地质构造剖面是
平均气温距平是指某时段平均气温与总平均气温的值。图4为上海地区某时段平均气温距平(℃)分布图。据此完成9~l0题。
9.若仅考虑该地区气温分布和气压之间的关系,P点此时近地面的风向大致为
A.西北风 B.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10.若仅考虑等温线分布的因素,上海城市用地扩展潜力的方向是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方向 D.东南方向
柬埔寨的洞里萨湖是一个水量季节变化很大的大湖。洞里萨湖北部的吴哥通王城两边有两个巨大的长方形人工湖——西池和东池。这两个大水池并不是在地面挖坑形成的,而是在地表四面筑起墙垣形成高于地面的水库,是的古老的灌溉工程(见图5)。据此完成11~12题。
11.这两个地库最主要的直接补给水源是
A.雨水 B.湖泊水
C.地下水 D.人工提水
12.这两个地库能有效发挥灌溉作用的时间是
A.2~6月 B.5~9月
C.8~12月 D.11~次年4月
某野外求生训练营进行荒岛求生训练时,在沙滩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如图6所示。图7为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3~15题。
13.图6获取淡水过程中,未体现出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 B.降水
C.水汽输送 D.径流
14.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
A.日出前后 B.中午前后
C.日落前后 D.午夜前后
15.推测目前此方法没有被世界各地用以建设海水淡化厂的最主要原因是
A.效率低 B.破坏环境
C.成本高 D.技术不成熟
毛里求斯曾经是欧洲通往印度、等途中最重要的海上补给站和中继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后来毛里求斯港口地位下降。图8为毛里求斯位置图。据此完成16~17题。
16.毛里求斯港口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苏伊士运河的修建 B.巴拿马运河的开通
C.北极航线的开通 D.亚欧大陆桥的修建
17.一艘油轮在毛里求斯附近发生原油泄漏,油污最可能首先出现在
A.非洲西海岸 B.日本东海岸
C.澳大利亚西海岸 D.欧洲西海岸
图9为天山博格达峰北坡垂直自然带图。据此完成18~19题。
18.图中甲自然带的类型为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温带荒漠带
D.针阔混交林带
19.博格达峰北坡自然带丰富完整,是体现垂直地带性规律的,其形成受下列因素影响最小的是
A.纬度位置 B.山体坡度
C.大气环流 D.海拔高度
图10模拟某流域在人为开发前后的变化,该模拟可为日后流域开发提供参考。据此完成20~21题。
20.此模拟研究主要针对的是
A.植被破坏 B.蒸发减少
C.湿地调蓄 D.降雨增加
21.人为改变后造成的流域各项特性变化,其中包括①河流流程缩短②流水侵蚀加强③河流流速加快④流域面积扩大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人口净迁移率=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图11示意我国2012年省际人口净迁移率与城市化率线性关系。据此完成22~23题。
22.据图可知
A.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净迁移率呈正相关
B.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贵州人口迁出率
C.迁入人口数量最多是因为经济最发达
D.人口迁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口流入区和流出区的城市化水平
23.关于黑龙江省人口净迁移率和城市化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净迁移率低主要是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B.人口净迁移率低主要是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C.城市化水平较高主要是因为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
D.城市化水平较高主要是因为黑龙江省地广人稀,人口数量少
城市不同功能区发展程度的异可以通过功能区人口迁移结构反映出来。图12为某城市功能区某年的不同年龄段人口迁移数量统计图。据此完成24~25题。
24.该功能区最可能是
A.商业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
D.行政区
25.该功能区内最迫切需要增加的配套设施是
A.养老院
B.医院
C.商业网点
D.和小学
第II卷 (综合题 5小题共50分)
注意:答卷前请将答题卡最上面的项目填写清楚。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和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下面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高中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的他们所在城市的相关信息。
材料一 该城市及郊区地形剖面图 材料二 该城市1990年和2010年土地覆盖百
材料三 表2该城市市中心与郊区下午4时的气温
(1)结合地形和植被状况,分析该城市冬季空气自净能力下降的原因。(4分)
(2)指出土地利用的变化,给该城市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2分)
(3)分析该城市城郊之间近地面污染物迁移的方向及原因,并提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4分)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在流域的开发过程中,土地利用发生了深刻变化,流域状况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
材料一 滦河流域示意图(图15)
材料二 近几十年来,滦河流域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图16为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变化
材料三 滦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及变化(图17)
(1)从地形、气候要素概括滦河流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4分)
(2)分析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滦河年径流量呈下降趋势的原因。(4分)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保护和改善滦河流域水质的建议。(3分)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青海湖是我国的内陆咸水湖,湖泊周围地区土地荒漠化不断加剧,东西岸沙漠化面积扩大。湖区盛行西北风,风力达9~10级。位于布哈河口的鸟岛在20世纪70年代末由湖中孤岛变成半岛。
(1)分析鸟岛由湖中孤岛变成半岛的原因。(3分)
(2)简述青海湖东部沙漠的形成过程。(3分)
(3)为抑制湖区西部沙漠化的不断扩展,请提出治沙措施。(3分)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丹麦是全球将能源问题解决得的之一。
材料一 丹麦区域位置 材料二 丹麦能源消费构成变化
(1)简析丹麦水能蕴藏量不丰富的原因。(3分)
(2)简析丹麦开发利用风能资源的有利自然条件。(2分)
(3)概述1980~2005年丹麦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特点。(3分)
(4)丹麦矿物能源使用量并不大,却是欧洲酸雨的地区之一。简要分析其成因。(2分)
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L河一年四季均清澈见底,掩映在绿树红花中,似项链般点缀着M城。K海峡一年中只有2个多月风平浪静,是游泳爱好者泅渡海峡的季节。
(1)分析L河一年四季河流清澈见底的自然原因。(4分)
(2)N城气温较M城高,试从N城的角度分析原因。(3分)
(3)判断游泳爱好者泅渡K海峡的季节并说明判断理由。(3分)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一、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1.植物生活为什么需要水
(1)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2)使植物体保持一定的姿态
(3)无机盐只有融解在水中才能被吸收和运输
(4)水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
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1)缺少水的地方形成沙漠
(2)水相对较多的地方形成草原
(3)水分充足的地方形成森林
3.植物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较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
无机盐
作 用
缺 乏 症 状
例 如
含氮的
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得繁茂
叶片发黄,植株矮小
人畜的粪尿
含磷的
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和种子的成熟提早
影响花和果实的形成和发育
骨粉
含钾的
使茎杆长得粗壮,促进淀粉的形成
植株易倒状
草木灰
二.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1.根适合吸水的特点
(1)水分和无机盐由根从土壤中吸收,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指根的顶端到长有根毛的一段)的成熟区。
(2)根尖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
成熟区: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因为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
伸长区:细胞停止分裂,迅速伸长,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也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使根的长度不断增加
分生区:有很强的分裂能力
根冠:起保护作用
成熟区及其上部结构:根毛脱落,失去吸收功能,出现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3)根适于吸水的特点:1)成熟区有大量根毛,使根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2)根毛细胞的细胞壁很薄,细胞质很少,液泡很大;
3)伸长区和成熟区都可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2.水分的运输途径
(1)导管:植物体内,由细胞上下贯通而形成的一根中空的管道。
(2)水分运输的途径:土壤中的水分 根毛 根内的导管 茎和叶的导管
3.形成层:位于木质部(导管在木质部内)和韧皮部(筛管在韧皮部内)之间,形成层的细胞不断的分裂形成新的木质部细胞和韧皮部细胞,木本植物有形成层所以茎可以长的很粗,而草本植物没有,所以茎不能长粗。
4.导管和筛管的比较:
名称
分 布
结 构 特 点
功 能
细 胞
横壁
导管
木质部
由许多的管状细胞上下连接而成
完全消失
由根向上部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
韧皮部
由许多活的管状细胞上下连接而成
有筛孔
由叶向下部输送有机物
根、茎、叶中的导管彼此相通,根、茎、叶里的筛管也是彼此相通的。
三、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蒸腾作用使大量的水分散失《新中考》P30.8题
(1)概念: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
(2)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
表皮 表皮细胞:外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保卫细胞(成对的半月形,内有叶绿体):控制气孔(气体进出的门户)的开闭
叶肉:细胞内含叶绿体,叶绿体内有叶绿素
叶脉 支持作用
运输作用:导管输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运送有机物
(3)场所:主要通过叶的气孔散失,叶柄和幼嫩的茎上也有少量进行
气孔是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根毛 根、茎、叶内的导管 气孔
(4)过程:土壤中的水分 根内 叶肉细胞 大气
(5)意义:1)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2)促使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3)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2.植物的蒸腾量:植物靠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水分,绝大多数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去。例如: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要从土壤中吸收200千克的水,但1%真正用于各种生理过程和保留在植物体内,99%的水被蒸腾掉了。
3.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水循环 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改善气候
保持水土,使地下水得到补充
1 A 设1为海洋 水汽蒸发总量 含海陆间循环 和 海上内循环 蒸发量为二者相加 减去降水量即减去了海上内循环的降水量为 水汽输送量
2 D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量大 故蒸发量大 地处低纬度 炎热 水源的自然固定方式冰不易形成 所以低纬度地区固定水的能力十分有限 再者蒸发的水经过输送会散失一部分 蒸发量大于降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