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180名教职工的小学,中层以上大约20个,正常吗? 问题八:谁有国内各省中、小学学校数量、以及老师数量分别
一个180名教职工的小学,中层以上大约20个,正常吗?
问题八:谁有国内各省中、小学学校数量、以及老师数量分别是多少?有权威数据吗?多谢! 可以去教育经费统计年鉴(soshoo)和统计年鉴(stats.gov)看看,08年数学建模时,查过, 用过。我感觉这属于正常的。因为教职工就有180名共分三类的小学,一定包含了一年级到六年级各个学科的内容。学科多年级又多,自然就多。
学校教师配置人数(学校教师人数配比)
学校教师配置人数(学校教师人数配比)
这不正常。一个小学只有180名职工,但却有20个干部。这说明干部的数量过多,层的比重过大。
我觉得不正常,根本不需要这么多的中层以上,感觉就是摆设而已。
二十还算多,只要给打进步的都提中层
全国中小学联网率99.7%,学校配备的教师和学生终端数量是多少?
优质资源供给和教学应用水平大幅提升全国中小学联网率99.7%,学校配备的教师和学生终端数量分别为1060万台和1703万台。
据悉,12月1日,举行发布会,介绍“十三五”期间教育改革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经费投入与使用、信息化建设情况。
科学技术司一级巡视员高润生在会上介绍,目前,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联网率已从2015年的69.3%上升到99.7%,出口带宽达到100M的学校比例从12.8%跃升到98.7%。
高润生表示,与工信部联合实施学校联网攻坚行动,大力推进学校联网和提速降费工作。其中,52个县已实现了学校网络全覆盖,99.7%的学校实现了百兆带宽。
实施农村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整合开发英语、音乐、美术等学科数字资源6948学时,与基础教育阶段所有学科教材配套的资源达5000万条。
深入推进“三个课堂”应用,连续6年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基本形成,成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有效途径。慕课学习人数达3.1亿人次,获得在线课程学分的高校学生突破8200万人次。
参考资料来源:
中小学规定的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是多少
贯彻预防性心理教育为主的工作方针,深入学生学习活动中,了解学生心理问题倾向,适时地开展心理教育及宣传工作。义务教育是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其实质是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制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和世俗性的基本特点。
指明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个根本的方向
2.明确义务教育承担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使命
3.回归了义务教育免费的本质
4.进一步完善了管理体制,强化省级统筹
5.职业教育方面,投入53亿元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实施“职教国培”项目,建立了100个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102个企业实践基地。确立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7.规范了义务教育的办学行为
8.建立了义务教育新的教师职务制度
9.增强了《义务教育法》执法的可作性
参考资料:中华: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
百度百科:义务教育
学校心理老师和学生比例
义务教育的影响:学校心理老师和学生比例通常是根据学生人数、年级层次、心理服务需求等情况来决定的,不同和地区的学校可能有不同的标准。在一般情况下,学校心理老师和学生的比例应该是合理的,以保证学生在心理方面得到必要的关注和支持。
民办高中教育阶段学校6059所,在校学生数为503.5万人。分别是:民办普通高中3101所,在校生245.96万人;民办中等职业学校2958所,在校生257.54万人。根据美国心理学会的标准,学校心理老师和学生的比例应该是1:。也就是说,每一名学校心理老师要负责大约名学生的心理服务工作。而在欧洲和地区,学校心理老师和学生的比例可能更加灵活,通常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实际上,学校心理老师和学生的比例除了人数之外,还依赖于学校心理服务的需求和用途以及校园心理服务结构的完善程度。在一些心理服务较为完善的学校,可能会配备了更多的心理服务团队;而在一些较为简单的心理服务模型下,很多学校可能只配备了一名心理老师,甚至没有任何心理。
总之,学校心理老师和学生比例合理与否,需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来确定,可以参考标准,但也要注意因地区、学校类型、学生年级、学生心理需求等因素的不同而存在异。同时,学校应该将心理支持纳入学生发展中,完善校内心理服务架构,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障,全面提高学校发展质量和水平。
学校设置心理老师的意义
2、预防和干预:心理老师可以在学校中提供心理教育和心理健康促进课程,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意识,预防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对于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心理老师可以及时干预,减轻和解决学生的问题。
3、联系社区资源和家庭:心理老师可以与社区和学生的家庭保持联系,建立家校合作的桥梁,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当学生面临的心理困境时,心理老师可以主动学生接受更加专业和全面的心理咨询,或将学生转介给社区专业机构,以充分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安全。
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多少人?
1、了解学生心理问题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介绍,的十八高中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数:4527万大以来,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质增效,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教师配置情况得到较大改善。小学生师比
这是一个庞大的队伍。
如何确定一个学校美术教师按标准应配备人数
6.保障接受义务教育的平等权利由于长期受各种“教育环境”因素的影响,学校美术教育特别是农村学校美术教育与美术新课程、新理念、新实践还存在着一定的距。具体表现为: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效益低下;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薄弱等问题。如何改变这一现状,促进学校美术教育改革与发展。丰富美术教学内容;拓展美术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美术教学特色,优化美术课堂教学和教师专业化发展,这已成为美术教研工作中的核心问题。下面就从“美术教学现状”和“教师专业化发展”谈一些个人看法。美术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问题之一:未按课程开设美术课;问题之二:美术教学质量有待提高;问题之三:教学资源缺乏;( 1.地域异性较大,发展不均衡。城市优于农村,发达地区优于较落后地区;2.各学段教师配备不合理。)问题之四:美术教育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场地、设施、设备不能满足教学需求;问题之五:美术教师待遇较低。面对以上问题,给中小学美术教学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制约着美术教师专业化发展。具体就中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而言,除应满足基本的美术教学要求外,在学科专业性和教育性上也有其独特的专业化要求,反映在学科知识结构与专业能力上不仅包括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也包括人文学科知识、普通教育学知识、教学科研能力、实践知识等等。这些知识与能力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在美术专业知识方面,教师既要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美术常识,也要具备一定的动手实践和创作能力;既强调对学科基础性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也应关注学科发展的成果。在人文修养上,强调对与美术相关联的宗教、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人文学科知识的学习,强调关注学生、关注学习方式、关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关注美术学科的价值。同时强调这些知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记者1日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截至2016年底,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共有专任教师1578万人,比2012年增加116万。不断补充完善,在实践中重新习得新知识。总之,中小学美术教师既要重视“美术”,也要重视“人文”;既要重视“技能”,也要重视“理论”;既要重视“内容”,也要重视“方法”。利用以下途径可以有效促进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化发展:1、举办“美术展览会”全省中小学美术教师绘画、书法作品展览,提高教师的美术专业水平。美术作为一门经验性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其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效果。因此,举办中小学美术教师绘画书法作品展览,其目的一是增强教师自身的专业意识,提高专业水平;二是促进教师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2、举办全省中小学美术教学竞赛暨现场观摩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在新课程学科教学研究不断走向深入之际,给广大教师搭建学习、展示、交流的平台。3、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和论文评比,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4.为广大美术教师提供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提高专业技能。(一) 选择富有针对性、时代性、实效性的培训与研究内容。面对教师专业知识的结构欠缺、陈旧,不能满足学科教学需求的现状,要帮助教师及时作出应对。尤其是学过知识的更新方面,与时俱进的新知识的增设方面重点应该考虑到,知师缺什么,需求什么,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保证培训的时代性和时效性。如,对美术学科而言,美术课程标准学习讲座,部分美术学科新内容的培训:陶艺、沙画辅导,吹塑纸版画的制作辅导,部分信息技术作培训等。(二) 采用丰富的,富有创造性的培训与研究形式。丰富和有创造性的教研活动可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如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践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等等。如:l. 开展各种层次的教学观摩,打开教学思路。2. 展开教学研讨,激发教师交流互动。3. 尝试备课改革,转移教学设计关注重心。4. 开展各种比赛,激励教师参与体验。5. 加强资源建设,促动教师实践与思考。在资源建设方面,尝试从学科角度出发,组织教师共同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创建美术学科教学资源库,在丰富的教研活动中,教师由看、听、想逐步到尝试体验、主动积极地投入,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以此激励教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提高教学能力。
体育教师配备比例数据
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共有学校31255所,在校学生数为4527.49万人。其中:小学1至2年级每5至6班配一名体育老师。
小学高中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2.5、初中为1:13.5、小学为1:19。3至6年级每5至6班配一名体育老师。
高中每8至9个班配一名体育老师。
2021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总人数
问题四:全国有多少中小学教师? 据悉,2003年,全国各类高等学校共有专任教师81.4万人。全国普通高中专任教师有107.1万人。职业高中专任教师有25.8万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专任教师有19.9万人。技工学校专任教师有12.6万人。全国初中专任教师有346.7万人。你好,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266.87万人。
根据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266.87万人,比上年增加10.20万人,增长3.97%;专任教师183.30万人,比上年增加9.28万人,增长5.34%。普通高校生师比[21]为18.37:1,其中,本科院校17.51:1,高职(专科)院校20.28:1。高等学校教职工3.25万人,比上年减少3613人;专任教师1.90万人,比上年减少1建成203个职业教育资源库,认定12门在线开放课程和401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690人。
学校心理老师比例
发展司副司长蔡长华在发布会上表示,“的以来,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连续10年保持在4%以上,教育成为财政一般公共预算大支出。”学校心理老师配备比例是1:4000。
民办普通初中4482所,在校生412.55万人;民办职业初中6所,在校生2人。发布《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高校按师生比不低于1:4000比例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且每校至少配备2名;每所中小学至少要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政策:
1、《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工作体系的意见》
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育人主体的作用,规范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强化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科学干预,推广应用《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和“心理健康网络测评系统”,提升预警预防、咨询服务、干预转介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和针对性。
2、《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2023—2025年)》
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2023—2025年)》,其中明确,普通高校要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中小学每校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到2025年,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学校比例达到95%。
学校心理老师的职责:
2、认真处理学生及家长的问题
严格按照《心理咨询人员工作守则》开展咨询工作,热情接待学生、家长的来访咨询,认真处理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帮助学生及其家长调节心理状况,并对心理异常的学生进行及时的诊断和鉴别。
3、主动协助政教处和各班主任开展工作
积极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相关的专业意见。通过各种途径在全校范围内积极开展各种心理健康宣传活动,提高全校师生对心理健康常识的认识,从而提高自我觉察能力。
4、协助处理学生心理、行为方面的偏常
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能力,探索心理辅导咨询工作的理想模式。
学校校医或专教师配备比率
200名学生以上的农村中小学至少配备一名专职体育老师。初中每6至7个班配一名体育老师。你是问学校校医或专教师配备比率是多少?学校校医或专教师配备比率是600∶1。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中小学应按学生人数600∶1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对于学生不足600人的学校,可以配备专职或者保健教师。所以学校校医或专教师配备比率是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