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9年江苏化学高考题 13 求A、D项详解 2. 高三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 A根据电荷守恒,C(na+)+c(NH4+)+c(H+)=c(SO42-)+c(OH-) 因
2009年江苏化学高考题 13 求A、D项详解
2. 高三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A根据电荷守恒,C(na+)+c(NH4+)+c(H+)=c(SO42-)+c(OH-) 因为电中性,所以c(H+)=c(OH-),所以C(na+)+c(NH4+)=c(SO42-),所以c(SO42-)>C(na+) 钠离子大于铵根离子,因为铵根离子水解,所以硫酸根大于钠离子大于铵根难道你们学校平时不做练习题么??那些加上书本就够用了。。。离子大于那2个
江苏高考复习化学 江苏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江苏高考复习化学 江苏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江苏高考复习化学 江苏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江苏高考复习化学 江苏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江苏高考复习化学 江苏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 CB = nB/V
D c(CH3COO-)+c(OH-)=c(H+) 因为ph相等,所以氢离子浓度相同,所以c(H+) A 溶液中滴加至中性,也就是反应生成硫酸钠、硫酸铵,不要考虑铵根离子的水解,也不要考虑生成氨水。(要紧紧抓住中性) D 醋酸电离使溶液呈酸性,醋酸钠水解使溶液呈碱性,现在溶液呈酸性,说明此时是电离大于水解,比较离子浓度是要弱化水解,主要考虑电离。 电池是密封的,电池反应不能生成气体,否则会爆炸,也不能消耗气体,因为没处提供。你说的Al直接和碱反应放出氢气,吸氧腐蚀需要氧乙烯C2H4,丁烯C4H8.都含CH2,并且都是其倍数,我们可以这么计算:M(CH2)=14气,都不可能作为电池反应。 面对化学高考,我们在复习中可以按高考要求及近年来高考命题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做好复习,抓住考点知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化学必背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考化学实验知识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分离和提纯的 方法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溶液小于1 均匀、透明、稳定能没有 NaCl、蔗糖溶液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 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 Cl-+Ag+=AgCl↓ 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 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A 5.摩尔质量(M)(1)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 或g..mol-1(3) 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 n = m/M ) 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 3.标准状况下, Vm = 22.4 L/mol 七、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 (2)主要作 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 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 注意事项: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B 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 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D 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E 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高考化学必修一知识 一、物质的分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质粒子大小/nm 外观特征能否通过滤纸有否丁达尔效应实例 胶体在1—100之间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能有 Fe(OH)3胶体 浊液大于100 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不能没有泥水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 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 C、置换反应(A+BC=AC+B) D、复分解反应(AB+CD=AD+CB) (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B、非氧化还原反应 2、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3)、离子共存问题 B、反应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 O 32-,HCO3-,SO32-,OH-和NH4+等 C、反应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学) 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或OH-)。 (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 一、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 二、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三、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等的书写是否符合事实 四、看离子配比是否正确 五、看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 六、看与量有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 3、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 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 高考化学知识口诀 1、化合价实质之歌 氢一氧二应记住, 正负总价和为零; 注:“金正”指金属的化合价通常显正价:“非负”指非金属的化合价通常显负价。 2、化合价之歌 氢氯钾钠一价银,二价氧钡钙镁锌,三铝四硅磷五价, 二四六硫都齐啦。谈变价,也不难,二三铁,二四碳, 三二四五氮都有,二四六七锰来占,铜汞二价最常见。 氟氯溴碘本负一,特殊情况为正七。 3、书写化学式之歌 先念后写再标价,约分之后相交叉。 4、书写化学方程式之歌 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清; 写对化学式,式子要配平;气体和沉淀,箭号标分明。 5、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6、物质溶解性之歌 溶碱有五位,钾钠铵钙钡。 7、关于元素周期表可以每五种元素为一句去记忆。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 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8、化学、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不难辨,没有新物质出现; 化学变化则不然,物质本身已改变; 两种变化有区别,有无新物作判断; 两种变化有关联,化变中间有物变; 变化都由性质定,物性化性是关键。 9、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 价奇序奇,价偶序偶。 10、化学式 一排顺序二标价,价数交叉写右下; 约简价数作角码,化合价规则去检查。 11、化学方程式 左写反应物,右边写生成;写对化学式,系数来配平; 一找元素见面多,二将奇数变成偶; 三按连锁先配平,四用观察配 其它 ; 高考化学必背的知识点相关 文章 : 1. 高中化学关于钠的所有知识点 3.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整理 4. 化学高考必背知识点 5. 2017年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 6. 化学学考必背知识点 7. 2020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 8. 高考化学必备的知识点归纳 9. 总结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 第三题: A、注意是“点解熔融氯化钠”那哪里还有H2O的事情?直接2NaCl=(通电)=2Na+Cl2 第五题: B、注意是“羟基”不是“氢氧根”,羟基表示为“-OH”前面的横线代表一个成键电子,羟基是9电子体系,不是氢氧根的10电子。所以是9Na C、生成3molI2,转移5mol电子,方向是从KI的-1价I向KIO3的+5价I,I-失去5mol电子,IO3^-得到5mol电子 D、标况下不是常温常压。是0摄氏度1大气压。所以这个就错了。 12题: B、pH=7,c(H+)=c(OH-);c(Na+)+c(H+)=c(OH-)+c(Ac-);c(Na+)=c(Ac-),右边再加上c(HAc)等式肯定就不等了 C、③点上是完全中和的点。溶液中只有NaAc,c(Ac-)>c(OH-) D、正确 14题: 题目分析: 甲乙其实是一个互补的逆反应,1molN2+3molH2如果完全反应生成2molNH3,逆反应亦然。虽然甲乙充入的反应物不同,但是达到平衡之后,甲乙中的平衡态是一样的。 合成氨反应的逆方向是气体体积增大的过程,丙容器中充入NH3比乙多,压强大,所以达到平衡态时,丙容器中的逆反应进行程度比乙中小,氨气转化率比乙小,剩余氨气比例大。 A、选项是不是写错了?应该是2c1>c3。如果这样这个选项才是错误的。c3>2c2=2c1。如果是按照上面写的c1=c2,2c1肯定大于c2,这个也正确了 B、a=92.4α1,b=92.4α2,因为甲乙平衡态相同,α1+α2=1 所以a+b=92.4,正确 C、α3<α2,2p2>p3 D、α1+α2=1,α2<α3,所以α1+α3<1,正确 第三题的B是正确的 因为氧化铝膜是少量 也就是OH-过量 OH-和AlO2-能共存 D选项的水垢是碳酸钙 所以要用化学式 第五题A是正确的 B羟基中的电子数是氢的电子1个加上氧的8个 C KIO3中I的化合价为+5降为I2的0价所以应该是5MOL 其它5个上升的是HI来的 D 应该是在标准大气压下 先这样 要上班去了 3. (选B) A电解的是熔融的NaCl 不是饱和食盐水 产物应该是 Na C吸收NO2生成根 亚根和NO A. 物料守恒 是对的(和水解无关) B.羟基是一个基团 缺1个电子达到稳定 是9NA C.我们应该看KIO3 因为I-有一部分没有发生氧化还原 是5NA D.常温常压下 22.45.(选A)L乙烯不是1mol 12.(选D) A.1为NaOH是醋酸的一半量 也就是醋酸钠和醋酸等物质的量溶液 通过电荷守恒和给出式 得到Na+与醋酸量一样 但醋酸会电离 Na+是定值 一定不等 B.2时为中性 H+等于OH-的量 两边加上H+和 OH- 你会发现比电荷守恒式多出个CH3COOH C. 少量NaOH和NaAc混合物 醋酸根应该比OH-多啊 D. 只加1滴NaOH就是这种情况 A.甲乙俩缸平衡情况一样 C1=C2 B.就像两辆汽车相对而行 相遇时正好是全路程 正确 C.涉及等效平衡 如果将丙看作乙的2倍体积 那么两者压强一样 现在将丙减小2倍 瞬间压强等于乙的两倍 但是丙内平衡向右动 压强减小 所以2P2>P3 D.a1+a2等于1(原因同B项) a3一定会比a2小(因为增加量也有比例) 所以a1+a3<1 第三题、a熔融氯化钠、没有水、 c生成亚根、没有NO(NaOH也吸收NO) 第五题、a是对的、1mol NH4NO3--2mol N b羟基不是氢氧根、羟基只有9个电子、不显电性、 c碘由正五价和负一价归中、所以转移5NA b B点氢氧根不足(醋酸根水解碱性)、不是完全中和、也不对、 c 醋酸根比氢氧根多、 d是对的、加少量NaOH时、醋酸电离程度几万分之一、 14题 甲和乙平衡后物质的量是等效的、乙吸热甲放热、 乙和丙、丙相当于加压、所以平衡正移、 a c1=c2 b 是对的、相同温度下、正逆反应互补、a+b就是反应热 c2p2>p3、因为丙相当于加压、所以平衡逆移、本来是两倍、现在就不足两倍了、 d是对的丙相当于加压、所以平衡逆移、转化率降低、甲乙的转化率之和为一、所以甲丙之和小于一、 不明白就Hi我、 还是直接写进来好了,呵呵 根据物料守恒 2c(Na+)==c(CH3COO-)+ c(CH3COOH)……1式 根据电荷守恒 c(Na+)+c(H+)==c(CH3COO-)+c(OH-) ……2式 把2式2后得 2c(Na+)+2c(H+)==2c(CH3COO-)+2c(OH-) 1式代入其中把c(Na+)消掉得c(CH3COO-) +2c(OH-) == 2c(H+) + c(CH3COOH) 12. 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pH=2的HA溶液与pH=12的MOH溶液任意比混合: c(H+) + c(M+) == c(OH-) + c(A-) B. pH相等的CH3COONa、NaOH和Na2CO3三种溶液: c(NaOH)<c(CH3COONa)<c(Na2CO3) C. 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 c(CH3COO-) +2c(OH-) == 2c(H+) + c(CH3COOHC、这个反应历程比较复杂,不过的主要产物是,反应方程:NO + NO2 + 2NaOH = 2NaNO2 + H2O。) D. 0.1mol·L-1的NaHA溶液,其pH=4:c(HA-)>c(H+)>c(H2A)>c(A2-) 物料守恒2[Na+]==[HAc]+[Ac-] 电荷守恒 [Na+]+[H+]==[Ac-]+[OH-] 电荷守恒里面Na+用物料守恒带换掉 高考用的多的都是质量守恒和电子守恒 把题整上来多好。 都有,必修占70分左右,50分左右选修 必修1 2 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选修5A、①点,有0.001mol醋酸钠和0.001mol醋酸,c(Ac-)+c(OH-)=c(Na+)+c(H+),而d应该是标况下、c(Na+)≠c(HAc),所以错误有机化学基础 有机20分左右 这都不一定的,每年的分值都变 希望对你有用哦... m/M=1.5 即有1,5摩尔CH2,也就是有1.5NA 碳原子A反应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 乙烯和丁烯的最简式为CH2,最简式式量为14,21/14=1.5,1.5molCH2含1.5Na碳原子 B是错误的,pH=13说明的浓度为0.1摩尔每升,即氢氧根浓度为0.1摩尔每升,因未注明体积,所以不能确定氢氧根的数目。D选项正确,钠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中氧元素为负一价,氧气中为零价,0.2摩尔氧气中有0.4摩尔氧原子,均由负一价变为零价,故转移电子数为0.4摩尔,水中的氧元素化合价是不变的 上课认真听,作业自己做,老师布置的任务认真完成其实4A应该就有了,关键靠自己,自己想学的话问老师要试卷老师肯定也会给你许多元素有变价, 条件不同价不同。的。其实不需要额外的买辅导书什么的。。。上课认真作业认真就可以了。。个人意见。2012江苏化学高考真题第20题 铝电池性能优越,Al-AgO电池方程式2Al+3AgO+2NaOH=2NaAlO2+3Ag+H2O
14.(选B选我好不好、在做任务、谢谢谢谢、、、 D)2020高考化学必背的知识点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几道2010江苏高考化学题求解
钾钠盐溶,盐酸不溶银亚汞;2008年江苏化学高考选择12题详解
六、气体摩尔体积江苏高考化学偏重选修还是必修 考哪几本书 有机化学占总分的百分之几
A、正确一道江苏09 高考化学题
12题、a肯定是错的碳酸根加氢氧根等于氢离子加钠离子高考化学题(江苏某选择题)
有氢找氢无氢找氧,奇数配偶变单成双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清;生成沉淀气,箭头来标明。求2012江苏小高考复习资料(历史化学地理)
所以1摩尔羟基的电子数应该是C选项没有符合氧化还原的配平规则9MOL